判决结果与协议不符提起上诉被驳回

更新时间:2012-12-03 20: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林红与丈夫李汉的婚姻经过14年走到了尽头,李汉两次向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时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并分割财产,林红不服一审判决结果,认为与双

  林红与丈夫李汉的婚姻经过14年走到了尽头,李汉两次向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第二次起诉离婚时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并分割财产,林红不服一审判决结果,认为与双方第一次起诉离婚时达成的离婚协议内容相违背,并提起上诉。近日,二审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二审法院以林红与李汉在第一次起诉离婚期间达成的离婚协议,不能成为第二次起诉离婚时的判决依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李汉与林红1995年12月30日结婚,1999年1月生育一女。由于婚前双方缺乏深入了解,婚后双方没有共同语言,日常生活矛盾多,李汉多次向林红提出离婚,林红都不同意。2008年5月12日,李汉向法院起诉要求与林红离婚。同年5月16日,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双方协商女儿由林红抚养,李汉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两套住房,一套118平方米的归林红所有,一套67平方米的归李汉所有,夫妻共同债务116194元由李汉偿还。在法院开庭审理期间,林红认为双方还有感情,不同意离婚,也没有向法院提交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不准许两人离婚。

  2009年2月,李汉第二次向法院起诉要求与林红离婚,并提出女儿由其抚养,面积大的住房归其所有,小的住房归林红。林红认为挽救婚姻无望,同意离婚,并向法院提交双方于2008年5月16日签订的“离婚协议”,要求法院按离婚协议内容进行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第一次判决不准许双方离婚后,两人的夫妻关系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经法院调解双方均无和好的意愿,法院判决准许双方离婚。林红要求按双方达成的离婚协议判决李汉不同意,法院认为该协议是双方在第一次离婚诉讼期间签订的,系针对第一次诉讼作出的意思表示,由于双方最终并未达成离婚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协议中形成的条款并不能作为此案的判决依据。法院判决,婚生女儿由李汉抚养,林红每月支付200元生活费,教育、医疗费由林红负责五分之二;大的住房归林红所有,小的归李汉所有,两套房子的差价是21万元,应由林红补偿差价的一半给李汉;共同债务平均分担。综上,林红应向李汉支付款项共计163097元,但法院考虑到林红无稳定工作,共同债务由李汉偿还,故酌情判决林红应向李汉支付款项10万元。

  林红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一审法院判决准许林红与李汉离婚,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及共同债务分担并无不当,二审法院予以支持。林红在第二次离婚诉讼时要求按第一次离婚诉讼时所达成的离婚协议处理房屋差价和共同债务不符合法律规定,二审法院不予支持。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898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以下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的是
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可以提起上诉。
被告不服一审的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原被告有夫妻两人,现在可否由妻子自己提起上诉的啊
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民诉法规定,原被告如不服一审判决的,都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若为共同诉讼人,其中一人或部分或全部都可上诉,就一审判决涉及自己的部分上诉。所以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如何查看强制执行抚养费的进度
您好,强制执行可能会将您的个人资产冻结
父母亲用棍子打孩子是否违法?
你好,如果情况严重涉嫌故意伤害罪
我停电动车,前面有行人停车。后自行车撞了我。请问谁的责?
车祸赔偿,首先要看交警部门是否对此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如果是你的全责,则由你方依法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损失;如果双方均有过错,则由双方根据自身过错大小,按责任比例分
你好,我想询问一下,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又签定了和解协议,此时买卖合同还有效吗
买卖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因存在不足以认定合同有效的瑕疵,致使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合同效力暂不确定,由有追认权的当事人进行补正或有
对方报警说我骂人但是对方也骂了我是狗怎么办
你好,可以让警察给你们调解解决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