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帮助

更新时间:2019-11-09 13: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帮助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部给予适当帮助。离婚时,一方因生活困难需要另一方帮助的,

离婚时对生活困难一方的帮助

<<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部给予适当帮助。

  离婚时,一方因生活困难需要另一方帮助的,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一方生活困难的情形在离婚时已实际存在,而不是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发生生活困难另一方都必须给予帮助;

  二、一方生活困难是:1、没有住房;2、失去劳动能力;3、无生活来源等情况;

  三、提供帮助的一方有负担能力;

  四、生活困难的一方没有再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经济帮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没有住房的,可以住房的使用权或产权帮助解决住房问题;

  二、有其他生活困难的,可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其数额可按提供帮助的一方的实际负担能力决定。

  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一方以生活困难为由要求多分夫妻共同财产,以解决生活困难的要求是错误的,是侵犯另一方的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是指离婚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分的权得。因此,生活困难的一方可以在平等处分共同财产之后,要求另一方给予经济帮助,同时提出的经济帮助也要从另一方的实际负担能力出发,而不是过高的、随意的要求。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093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离婚后生活困难
得不到补偿。
离婚一方有困难
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一方生活苦难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的生活帮助。也即我们在诉讼中经常提到的一次性生活帮助费。 最高人民法院对生活困难的界定是:“依靠
离婚一方有困难
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离婚时一方生活苦难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的生活帮助。也即我们在诉讼中经常提到的一次性生活帮助费。 最高人民法院对生活困难的界定是:“依靠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现在双方离婚诉讼,女方说离婚后生活困难,
你好,根据法律规定第四十二条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律师收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离婚律师收费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离婚后损害赔偿纠纷
离婚后陪嫁怎么处理
离婚后陪嫁怎么处理
离婚后损害赔偿纠纷
男方出轨离婚精神损失赔偿的标准
精神损失赔偿标准因案而异。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2.诉讼,法院根据《解释》第五条规定的因素裁量赔偿金额。选择时需综合案情、证据等因素。
你好,哺乳期离婚女方可以要求什么赔偿
哺乳期离婚,女方可要求赔偿。操作如下:1.协商处理共同财产,争取大部分或全部;2.确定子女抚养费,包括生活费和教育费;3.协商不成时,准备相关证据向法院起诉;4
离婚。离婚女方可以申请离婚补偿吗
离婚女方可申请补偿。具体操作:1. 因男方重大过错离婚,女方可申请损害赔偿;2. 女方在婚姻中负担较多,可申请经济补偿;3. 离婚时确有困难,可申请困难帮助。依
净身出户离婚后反悔怎么办
净身出户离婚后反悔怎么办
离婚后损害赔偿纠纷
因遭受冷暴力导致离婚,是否有权利要求赔偿
有权要求赔偿。需收集冷暴力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明其存在及影响。通过法院起诉或调解,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情况严重,可申请法律援助,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离婚欠款如何处理
离婚欠款如何处理
离婚后损害赔偿纠纷
女方怀孕后嫁给一个男的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结婚后过了五年离婚男方能得到女方的赔偿吗
男方要获得赔偿,需证明女方有重大过错。处理方式包括协商和诉讼,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证据充分性、双方意愿及时间成本等因素。
离婚损失费赔偿标准
离婚损失费赔偿标准
离婚后损害赔偿纠纷
女方万安求离婚了吗。我们两个是后婚,我帮他照顾了13年的女儿。是不是应该对我进行补偿呀该对我进行补偿
离婚补偿需要的条件: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补偿的数额和方法由双方协议;
新民法典中是否引入了关于出轨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对于婚内出轨精神赔偿,法律没有统一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因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