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定结婚年龄规定,婚姻法第六条结婚年龄介绍
更新时间:2019-10-29 09: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
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
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行《婚姻法》法定年龄规定,民族自治区可以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对法
定婚龄作变通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女性法定结婚年龄的法律规定
法律关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是根据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及人口发展情况确定的最低结婚年龄,而非必须或最佳的婚龄。此外,法律还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将予以登记并颁发结婚证,完成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如果未办理结婚登记,应尽快补办登记。
法定结婚年龄的现行规定
法律分析:
法定结婚年龄是根据按照公历生日的年龄来计算的。具体而言,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应当基于男女双方的完全自愿,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迫和干涉。此外,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将予以登记并颁发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后,即确立了婚姻关系。如果未办理结婚登记,应尽快补办。登记结婚后,男女双方可以按照约定成为对方家庭成员。然而,存在某些情形将导致婚姻无效,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以及未到法定婚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