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他人已婚还与他人非法同居如何定性

更新时间:2019-11-04 09: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情:1993年9月21日何某与陆某经过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因家庭矛盾,何某一气之下于1998年1月份去坝头村与卢某以夫妻名义同居,在此期间,陆某曾找过何某,希望她回家,但

案情:

  1993年9月21日何某与陆某经过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因家庭矛盾,何某一气之下于1998年1月份去坝头村与卢某以夫妻名义同居,在此期间,陆某曾找过何某,希望她回家,但何某拒绝回家,卢某知道何某和陆某此事后仍与何某非法同居,(卢某也知道何某有丈夫)并于2005年1月9日生育了一男孩。鉴于何某哺乳期和监护刚满周岁孩子的需要,暂缓刑事拘留。2006年3月6日卢某因涉嫌重婚罪被检察院依法逮捕。

  对此,一些群众不理解,卢某没有过结过婚,为何涉嫌重婚罪被逮捕。

  法律评析:

  根据法律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一)本罪侵犯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事处罚。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

  事实上,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类型之一: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三)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四)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综上所述,由于卢某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非法同居生活,并生了一子,因此,涉嫌重婚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271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妻子与他人非法同居
婚姻名存实亡,离婚
老婆和他人非法同居怎么办
这是道德问题,协商处理或者提起离婚诉讼。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怎么判定属于重婚
判定重婚需看是否构成另一夫妻关系。法律重婚指有配偶者再登记结婚,事实重婚指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如举行婚礼、以夫妻相称等。处理时需收集证据,如结婚证
怎么判定是重婚罪?
重婚罪判定依据婚姻状况和行为。已婚后再次登记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均可能构成重婚。处理时需收集证据,可协议离婚或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责任。
关于重婚撤诉就不用坐牢吗
重婚案处理方式多样。自诉案件,受害人可在判决前撤诉;公诉案件则无法撤诉。自诉案件撤诉需向法院提出申请,公诉案件则需配合检察机关调查。如情况严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还没有离婚双方都有配偶,一直同居了,是不是重婚罪?
算重婚,若双方愿意解除关系,可协商处理。若一方不同意,另一方可收集证据起诉离婚并追究对方重婚责任,法院将根据情况判决。
问您一下,女方没有离婚,但是长期和别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算不算重婚
针对此情况,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协议离婚、诉讼离婚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双方是否同意离婚、是否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若存在
女子婚内出轨谎称自己离异单身和男子生孩子并且还是改成对方姓算重婚罪吗
法律分析:女方婚内出轨生了孩子,不一定是重婚罪。重婚罪有指配偶而重婚的行为,如果她出轨不领证就不算重婚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重婚罪的明确定义
构成重婚罪的条件有:1、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3、客观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
自己有老公还在外面和别人光明正大在一起生活算重婚罪吗?
当另一方有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重婚罪: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对外生活的事实婚姻),就构成重婚罪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