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悔婚女方是否要退还彩礼钱

更新时间:2017-06-19 09: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彩礼就是生活中所说的男方给女方下的“聘礼”,其是以婚姻为目的的赠与,但是如果男方在给彩礼后悔婚,是否能够要求女方退还彩礼呢?

  一、男方悔婚女方是否要退还彩礼钱

  1、我国传统风俗婚前男方送给女方结婚彩礼,那么什么是彩礼?

  我国传统风俗婚前男方送给女方结婚彩礼,那么什么是彩礼?定义如下:彩礼,也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应当向女方家下聘礼或彩礼。彩礼的多少,随当地情况、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而定,但数额一般不在少数。

  2、一方悔婚结婚彩礼需要返还吗,返还彩礼标准是多少?

  因一方悔婚结婚彩礼需要返还吗,返还彩礼标准是多少?那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活在一起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当一方悔婚时,应返还彩礼,但不是全部返还,应返还全部的百分之三十。如果双方生活在一年之中三个月以内的,应返还全部的百分之五十。如果生活在三个月以内的,应返还彩礼全部的百分之七十。如果双方在同居期间男方导致女方怀孕或流产的,在上文的基础上减少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

  二、结婚彩礼返还的范围

  在结婚彩礼返还的纠纷案件中,我们往往会在法律规定上找依据,力求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但是规定并不是活的,有时发生纠纷找不到法律根源。这就需要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来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了。在结婚彩礼的返还条件上,法律有相关的规定。那么,结婚彩礼返还的范围有哪些?

  虽然根据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当符合条件时,已给付的彩礼应当予以返还,但在实际生活中,已给付的彩礼可能已用于购置男女双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实上已经转换为男女双方的共同财产,或者已在男女双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处理涉及彩礼返还的案件时,就应当返还的范围而言,要根据已给付的彩礼的使用情况,是否在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中发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关系或同居关系存续期间的长短等具体事实,综合把握。在处理方式上也应当灵活运用,特别是彩礼已转换为夫妻共同生活的财产时,可将彩礼的返还与分割共同财产一并考虑,在分割中体现彩礼的返还。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父母或他人违背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而强迫包办婚姻和以索取财物为目的,违反男女双方或一方意愿而强迫结婚的买卖婚姻,一方要求离婚的,如果婚后双方没有建立起感情,应准予离婚”。

  最高人民法院1984年《意见》第17条的规定:“属于包办买卖婚姻所得的财物,离婚时原则上依法收缴。”

  2004 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现今社会,男女方闪婚的现象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在未仔细考虑对方条件的情况下提出婚约,之后又反悔而引起纠纷的情况不再少数,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不得儿戏为之,对于婚姻,应慎重考虑,这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幸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订过婚没领证男方殴打女方,彩礼是否退还,退还多少
关于彩礼的返还数额及是否返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双方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按协议执行。若无协议或协商无果,可寻求法律途径并准备相关证据如共同生活证明等。法院将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时间、彩礼数额等因素做出判断。为获取更具体的建议及保障自身权益,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在结婚两年后,男方提出离婚,彩礼是否需要退还?
关于离婚时彩礼是否应退还的问题,答案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满足特定条件,如双方未正式登记、未共同生活或婚前给付导致男方经济困难,男方有权要求退还彩礼。其他情况下,彩礼通常不予退还。在决定如何操作前,请结合个人情况咨询律师以获取专业建议。
订婚后男方因故解除婚约,彩礼是否应当退还?
彩礼应退还。具体操作:1. 若双方协商一致,可直接退还;2. 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彩礼;3. 提供证据证明彩礼支付及婚约解除情况;4. 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判决是否退还及退还金额。
律师解答动态
有相关证据可以收集并保存
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上的服务
怀孕期间,他是不能解除合同的。按理,合同肯定是要到你怀孕,包括那个哺乳期接触。
你好,详细沟通,更好为你解答
赵磊律师
赵磊律师
18分钟前
你好我可以帮你解答一下问题
张凯律师
张凯律师
1小时前
收集证据→与单位协商→向学校反映→向劳动监察投诉→申请仲裁/起诉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