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属于个人债务

更新时间:2017-04-18 09: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夫妻共同债务指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为家庭支出需要而借贷的债务是属于夫妻债务的,夫妻债务理应有夫妻共同承担,那么如何认定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属于个人债务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

  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要想通过法律明确列举或指出哪些是夫妻共同债务哪些是个人债务,实属难事也无必要。1993年11月3日,最高院颁发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七条规定:

  “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义务、赡养义务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虽然理论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比较明确,但是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夫妻对外举债时往往是由夫或妻一方出面,而由于我国的社会传统,很少有债权人会在举债时要求明确该债务是属于夫妻共同的合意还是举债人个人的主张,即使有口头上的表述,事后也往往由于缺少书面上的证据而无法查实。另一方面,举债完成后,举债到底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的生产经营,属于夫妻间的事务,作为外人,债权人更加无法查实。

  有鉴于此,最高院《婚姻法解释》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19条第3款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律师在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人利用最高院《婚姻法解释》的规定,来达到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目的,比如离婚时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伪造债务,另一方无法举证证明为一方的个人债务时,依据《婚姻法解释》的规定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当然有悖立法者的初衷,也有悖法律的公平原则

  因此,律师认为,在实践中认定夫妻共同债务时,应当综合考虑93年的司法解释和最高院《婚姻法解释》:第一,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举债的,如果夫妻双方对此无异议的,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举债的,另一方对此有异议的并能证明此债务为一方与债权人的个人债务的,则为个人债务而非夫妻共同债务;第三,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举债的,另一方有异议但无证据证明为一方的个人债务时,一方应当证明举债的原因,如果能证明是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义务、赡养义务所负债务的,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不能证明的,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这样,即达到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做到了维护夫或妻一方的合法权益。

  综上,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则为夫妻个人债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869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这种情况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不需要补签,共同债务,可以起诉到法院,判决生效后可申请执行。
是不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按照你的描述,该债务为共同债务,法院应予支持。
是不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依法属夫妻共同债务。对方没有诚意,建议起诉借款人夫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退婚时五金应该原物返还还是折现
您好,经过双方协商,原物返还或根据购买发票的金额比例进行折现的方式都可以的。
相处了个对像,现在也不说领证,也不说解决事情,花了的钱能要回吗
可以要回。需先判断钱款性质,如为借款,可要求返还;如为附条件赠与,条件未成就可撤销。协商不成可起诉。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钱款性质和返
我跟我前女友三年前一起掏钱买车,她把户过到我名下了!她想要回之前她掏的首付钱,可是我现在没这么多!请
针对分手后车辆首付问题,常见处理方式有协商和诉讼。协商可依据双方意愿灵活处理,若协商无果,可通过诉讼依法解决,法院将根据双方出资等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婚姻私聊,老公给妻子购买的手机,离婚后需要归还嘛?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