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债务有一方不认同怎么办

更新时间:2016-10-09 10: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生活中离婚的时候因为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认定经常会发生纠纷,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同样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双方都有偿还的义务。那么要是离婚债务有一方不认同怎么办?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离婚债务一方不认同的,关于是要确定该债务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那么,怎样确定夫妻共同债务呢。

  第一步,确认对外借贷关系是否真实存在;第二步,确认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笔债务只有经得起这两步检验,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清偿。

  (一)如何确认借贷关系确实存在

  在离婚案件中,如果对于借贷关系的存在,夫妻双方不表异议,则可以直接予以认定。如果夫妻双方对于借贷关系是否存在有较大的争议,对于夫妻任何一方提交的证据,如果人民法院简单地以一般借贷纠纷的债务认定标准予以认定债务,那是不适当的。但是,如果债务人向人民法院主张某一债务系离婚当事人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借,要求夫妻共同偿还,那么,人民法院以一般借贷纠纷的债务认定标准认定债务的真实存在,那是合适的。但是这一真实存在的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超越了一般借贷关系的范围,应当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如何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在确认对外借贷关系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再确认该借贷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这一规定在具体操作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根据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比较可行。首先,对于借贷关系,夫妻之间是否有共同的意思表示。如果借贷是夫妻共同商议所为,则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借贷是夫妻一方意思表示所为,则需要进一步考虑。其次,看借贷关系的发生,夫妻之间是否共同享有债务利益。如果借贷关系的发生对夫妻有共同的债务利益,则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没有夫妻共同的债务利益,则不宜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9265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离婚债务有一方不认同怎么办
你好!诉讼解决,。
夫妻离婚债务一方不承认怎么办?
有证据,可以起诉处理。
离婚时夫妻一方不承认债务怎么办 、
对夫妻共同债务要有证据证明,向录音,证人证言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离婚后的债务另一方不承认怎么办?
如果让他共同偿还他不认可,债权人可以起诉。除非他有证据证明是你个人债务,否则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后债务是否需要共同承担?
处理离婚后债务问题,首先需判断债务性质。如为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如为个人债务,则由个人负责。在选择处理方式时,可考虑双方协商、法律诉讼等途径。若协商无果,
丈夫欠信用卡网上欠借贷,申请离婚,妻子会承担债务吗
处理这类债务的常见方式有:协商解决、法律诉讼和债务重组。夫妻可尝试通过协商确定债务归属;如无法协商,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另外,可考虑债务
男方债务女方是不是需要承担
女方对男方债务的责任取决于债务性质。若属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若非共同债务,女方无需承担。具体操作包括:1) 辨别债务性质;2) 若是共同债务,协商清偿方式;3
我想买车用朋友的名字贷款朋友现在闹离婚有影响吗
用朋友的名字买车的话,对方又闹离婚确实很麻烦
离婚后前夫给我买的车需要归还吗
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而定的
恋爱期间男生给女生花钱。除了转账,其他还需要还吗
恋爱期间的转账一般不要还,但当转账款项性质被认定为借款,则应当返还。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种款项会被认定为赠与:1、一方在特殊节日、纪念日转给另一方的款项;2、转账
你好,请问下,和外国人结婚后,发现他婚前有债务,这种我不需要负责对吗
夫妻一方婚前债务婚后由欠款人本人承担。婚前个人债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本人主张利,不能在债务人结婚后要求债务人的配偶来偿还。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个人债务向债务人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