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5类财产

更新时间:2017-10-27 15: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受中国《婚姻法》调整的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人们都关心其中有哪些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法律知识。

  结婚后,夫妻双方所取得的财产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例如工资奖金、经营所取得的收入等。但是,也有一些财产是不属于夫妻共有的。

  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一、婚前个人房产不属于共同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曾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一方婚前购买的房屋,婚后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经过八年的,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但2001年4月修改后《婚姻法》第18条对此规定作了修定,即一方婚前的财产为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从而打消了房屋所有人的顾虑,也有效避免了一些人为骗房产结婚后又离婚的现象。

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5类财产

  二、婚后一方被指定继承的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享

  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就应该属于夫妻共有财产,另一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分割。婚姻法第17条的确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以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应该归夫妻双方共有。

  但第18条对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作了一个例外的规定,即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法律从立法的角度保护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当事人的意愿,使他人无法通过婚姻关系而取得额外利益。

  三、离婚后承包田不能分割

  夫妻二人在离婚时,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承包的土地是否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呢,承包经营的土地是村里集体所有的土地,夫妻只享有承包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不能分割,但土地上的收益则是一种可分割的财产,对承包经营所取得的收益可以请求分割。

  四、他人不知夫妻财产约定,离婚时债务共同负担

  如果一方向他人借钱到期未还,离婚时这份债务应该由谁负担呢?《婚姻法》第19条第2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夫妻一方借的债务,如果夫妻之间未约定债务各自承担,或者即使约定了,但债权人并不知晓,该债务应由双方共同负担。

  五、离婚时恶意转移财产,一方可请求重新分割

  夫妻二人虽然因婚姻这条红线的牵引而走到一起,但双方各自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对那些非领取工资收入的夫妇,更是很难了解到对方真实的财产状况。

  因此当二人感情破裂时在财产上做手脚,就可以避免将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被分割掉,而对方却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婚姻法对恶意转移、隐瞒财产的行为赋予了夫妻中另一方请求重新分割的权利。

  也就是说,即使二人在法律上已经确定解除了婚姻关系,但如果一方在离婚后有证据证明另一方在离婚时有隐瞒、转移、毁损财产等行为,就可以到法院起诉,请求重新分割这部分财产。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婚姻家庭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8754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这些财产 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你好: 你们的财产状况比较复杂,建议您携带相关资料面谈。
婚后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不一定需要公正 也可以约定 需要书面的 还有一些财产 不约定也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哪方面的财产不是夫妻的共同财产
如果是婚后过户给你 且没有明确说是给你的个人财产的话 则属于对你们夫妻双方的赠与 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原则上依法平均分割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请问合同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意思?
合同截止时间不是合同竣工日期。合同截止日期是施工合同中当事人权利义务终止的日期,而合同竣工日期包括计划竣工日期和实际竣工日期,竣工之后还要经过验收等程序合同才终
我想离婚,对方不同意,协商不一致
你好,可以找律师处理起诉离婚的问题
我的电瓶车被城管拖走
您好,去和城管说明情况就行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