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是夫妻财产约定制下的产物。夫妻财产关系派生于夫妻身份关系,它包括夫妻财产所有权、夫妻间的扶养关系及夫妻继承权等内容,其核心是夫妻财产的所有权问题。夫妻财产所有制又称婚姻财产制,是关于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夫妻财产制度可以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两种。
我国目前的婚姻法第十七条、十八条、十九条对夫妻财产所有权作出了规定。第十七、十八条是法定财产制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了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第十八条规定属于夫妻个人所有的财产。第十九条是关于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夫妻之间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来约定夫妻之间财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的按照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这就等于夫妻可以对所有的财产进行约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理,法律充分尊重了夫妻的财产归属问题上的意思自由。这种法律规定近似于合同法的规定,充分的意思自治。尽量的采用任意性条款,在法律只是作为意思自治下的一个补充的默认性条款。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本质上是约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度只是没有协议约定下的默认条款。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是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的默认条款,也可以说是法律规定了一个比较可行的指导性条款供共人选择,可以选择适用,也可以通过想反约定选择不实用。没有相反约定或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参照第十七、第十八条执行。
对财产约定合法有效的条件是:
1、约定的主体要合法。约定的主体只能是夫妻双方。约定时,双方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责任能力人。
2、双方意愿表示要合法。双方的意愿应是真实自愿的,任何一方不得采取欺骗、威胁、胁迫等手段,显失公平的约定也不得成立
3、约定内容必须合法。约定内容必须符合法律及社会公共道德,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凡逃避夫妻、父母子女法定义务的约定无效。
4、约定的形式必须合法。约定应以书面方式进行,口头约定如双方承认的也有效。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约定,才能按约定处理。
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对财产有约定,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且内容合法有效者,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
夫妻财产约定书生效后对双方产生约束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权归属问题发生变化。这是协议当事人都容易明白的。产权发生变化之后,基于财产的收益、处分等问题也发生变化。如银行存款的利息、房产的增值部分、股权的股息等等财产这些既不属于工资、也不属于经营所得,这些也当然的归产权人所有。这些间接后果容易被忽视,在办理公证中我们应当提示。
个人财产由个人处理,共同财产夫妻有平等的处理权,共有财产的处理是共有人的共同同意。如夫妻一方以自己的名义处理财产对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基于我国的登记制度,夫妻财产往往只登记一人名字,很多夫妻共有财产属于“隐名共有”。因此存在财产登记人在处理财产,而不是实际所有人在处理财产。如对于男方婚前房产,双方约定归女方个人所有,但是产权人名字不变更,这就造成实际所有人无法处理房产,因此在办理公证时应当提醒变更登记,达到产权登记人于实际所有人的一致。
同时应当告知,按照相关规定,登记人可以处理财产,如不变更登记可能给实际所有人造成损失,也要造成实际所有人无法处理财产。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婚后夫妻财产约定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综上,离婚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要看当事人是否对财产有约定,夫妻双方对财产归谁所有以书面形式或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无争议,且内容合法有效者,应按约定处理。但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希望我的文章会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找法网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