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催收电话能报警吗

更新时间:2021-05-27 13: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现在的网贷平台有很多,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黑心网贷机构,所以网贷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来进行,进行网贷后也要及时的进行还款,一旦逾期网贷机构就会进行催款,催款的手段也很多,那么,网贷催收电话能报警吗?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网贷催收电话能报警吗

  电话轰炸一直是很多催收公司最常用的手段,他们通过不断的给借款人打电话,从而加大借款人的压力,不得不去选择还款,哪怕借款人更换电话号码,这些催收公司也能够找到借款人的新手机号,继续打电话骚扰这些借款人,所以遇到电话轰炸的催收方式的时候,是可以报警处理的。

网贷催收电话能报警吗

二、

网贷不还会怎么样

  1、遭遇罚息和违约金

  贷款不还,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额罚息,一些金融机构在罚息的基础上,还需要支付一笔违约金,这些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如果不想自己深陷贷款泥潭,无法自拔,还是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

  2、信用受损。

  借了银行的钱,逾期不还,信用报告就会留上污点,以后再想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就是难上加难。因为蝇头小利,错失自己的信用财富,其实非常得不偿失。

  有些人说,拿的网贷的贷款,这些不会计入央行征信。且不说,现在网贷与央行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就是在网贷圈子里,也有一套共享的“黑名单”体系,一家不还,别家的贷款也会很难审批。

  3、被各种手段催收。

  无论是银行还是网贷,都有自己的催收体系。初级的会发短信、打电话催缴,程度严重一些的,甚至会有催收人员24小时贴身紧逼,严重扰乱工作、生活,一般人可受不了这种“精神压迫”。

三、

网贷违法的行为有哪些

  1、为自身或变相为自身融资;

  2、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3、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4、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5、发放贷款,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6、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7、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

  8、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

  9、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10、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网贷催收电话能报警吗的相关内容,网贷催收电话如果以及对个人或者他人生活造成了骚然,则当事人是可以报警的,但是想要完全解决,还是应该积极与网贷平台进行协商沟通,早日还清款项,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互联网金融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071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网贷催收通讯录能报警吗
属于暴力催收,可以选择报警。
网贷暴力催收能报警么?
你好,要看程度,可以报警。
我之前借过网贷,被催收,能报警吗
需要调查清楚,报警处理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不合理的水厂收费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你好,可以找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投诉,卫生局或者物价局
50年党龄有哪些政府补贴?
党龄在50年以上,每个地区会有不同的政策补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法律依据:《津南区资助经济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机构实施细则》第一条第五款曾获得过区级以上
端午节不放假违法吗
端午节不放假,学生可投诉处理。学生可以选择向当地教育部门投诉、拨打投诉电话、登录教育局官网投诉或写信投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跟学校去实习能发毕业照吗
针对不跟学校去实习是否能发毕业证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详细查阅学校关于实习和毕业的相关政策,了解实习是否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其次,若实习为必要条件,尝试与导
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面积与产调实际厂房面积不符,是否应按实际面积计算
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诉讼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如双方能达成共识可选择协商,否则可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在快手上不小心输入了手机号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取消不掉
首先,联系快手客服,说明情况并要求删除或更正信息。若平台不配合,可向网信部门投诉或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提起民事诉讼。操作时注意保留证据,以便维权。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