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案权实际行使的审视
更新时间:2014-08-06 14: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从我国宪法修改的实践来看,由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实际行使提案权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尽管五分之一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数字,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总计近300...
从我国宪法修改的实践来看,由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实际行使提案权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尽管“五分之一”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小数字,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总计近3000人,这些代表是跨地区、按行业组合的,有的甚至既不是按地区也不是按行业而是完全自由组合的,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要求6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致同意联名提出宪法修改案难度比较大。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在以后的修宪实践中采用该程序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加vi。针对人大代表修宪提案权难以行使的问题,建议通过适当放宽修宪人数的限制或者明确规定一定数量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宪法修改议案来解决。
对于实行集体负责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而言,则只需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形成最后决定,就可以提出修宪案。较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议案的确容易得多。就实践来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确实比全国人大多。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主要提案机关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宪提案程序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案程序的核心问题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正确、科学的对待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来的各种修宪建议。各种修宪建议肯定能反映不同程度的民意,但是因提出主体不同有必然会良莠不齐。笔者认为首先全国人大常委会应拓宽渠道,从分广泛地收集民意。其次是用各种手段客观科学的整理分析各种提议。下来对于确实符合实际的比较好的提议进行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各种意见。在以上基础上再行起草宪法修改草案讨论稿。通过一定途径将讨论稿交全民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草案,最终将充分修改后的草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形成权的行使方式
法院未做出生效判决前,合同尚未解除。传票是告知对方开庭时间、地点,不等于解除合同通知书。
公司行使追偿权的法律依据
你是说劳动局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单位造成损失要求赔偿?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4条规定:“如果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应当赔偿用人单位经济损失。”
(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四)《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民法通则》
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