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必须双开吗
更新时间:2020-10-15 15: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职人员是许多学子向往的行业,在承担一定义务的前提下,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权利。正因如此,他们的管理也更为严谨,违法犯罪的处罚也绝不会有特例。但民事处罚与刑事处罚是有一定区别的,找法网小编先为大家科普一下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必须双开吗这个知识点吧。
一、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必须双开吗
双开:开除党籍、开除政籍(即开除政治职务)。公务员法规定,被判处刑罚就不能再当公务员了;犯罪的公务员,很多都是在未判刑前就被开除党籍的,党内是不能允许有犯罪分子的。所以,犯罪并被判处刑罚的(包括缓刑),应当双开。
开除公务员需要强调的是:
1、开除处分的决定有县级以上政府、党委、机关部门才能作出,县级以下是没有这个权利的,这点需要注意。
2、作出开除决定后需要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备案,也就是提交处分决定。
3、将处分决定放入个人档案。
4、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后,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新工作单位管理;没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其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二、公职人员被批捕不起诉的双开吗?
公职人员被批捕不起诉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双开。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指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定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第十七条
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简单地说,接受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必须双开,因为公职人员不应有犯罪记录,需要保持一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但如果只是批捕并未起诉,即并没有刑事处罚的情形,是无须双开的。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必须双开吗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公务员受刑事处罚被双开社会保险还在吗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半则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被判处缓刑的公职人员是不是 必须双开
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1、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准备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