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刑事赔偿难题

更新时间:2019-06-09 03: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从指数看行情统计分析显示,13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受理的赔偿申请和决定赔偿的案件数量总体上升,在出现两次增长高峰后趋于回落。第一次高峰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间,当时

  从“指数”看“行情”

  统计分析显示,13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受理的赔偿申请和决定赔偿的案件数量总体上升,在出现两次增长高峰后趋于回落。第一次高峰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间,当时修改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刚开始施行,一批被收容审查人员得到集中处理,法院判无罪和检察院不起诉的案件上升较快,赔偿案件“涨幅”显著。随后,持续下降。第二次高峰出现在2003年至2004年,检察机关开展了清理纠正超期羁押的专项活动,一批被超期羁押人员提出了赔偿申请。

  然而,决定赔偿的案件在实践中并非完全能够得到执行。

  主观方面,受传统的政绩观和考评导向影响,赔偿义务机关或多或少存在“怕赔”、“不愿赔”的顾忌。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的“积极赔、主动赔、依法赔”,落实到基层检察院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需要一个观念转变和理念升华的过程。

  客观方面,赔偿经费管理体制和支付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赔偿执行难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根据国家赔偿法国务院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各级财政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一定数额的国家赔偿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赔偿义务机关先行从本单位预算经费和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中垫付后,再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核拨。调查显示,一些地方的市、县级财政尚未将赔偿费用列入预算,或者因财政困难而预算不足,当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检察院先行垫付后,申请核拨相当困难;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检察机关为了执行赔偿决定,不得不挤占原本就十分紧张的业务经费甚至通过扣发工资、干警集资、以个人名义借款等方式筹措赔偿金,严重影响赔偿执行工作的正常开展。在80%以上的刑事案件集中在基层检察院和70%以上的刑事赔偿发生在基层检察院的现实下,“执行难”已非“态度好”所能承受之重。

  赔偿经费管理体制和支付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赔偿执行难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确认之争

  确认是赔偿的前置程序。请求赔偿义务机关自认其行为违法的确认程序,被戏称为“与虎谋皮”。类似的质疑,可以归结为:“自己当自己案件的法官”,公信力如何保证?法院的赔偿委员会与检察机关对有关法律文书能否直接视为确认存在的分歧,如何解决?在共同赔偿案件中,推诿扯皮现象如何避免?对该确认的迟迟不作结论,或者错误作出不予确认决定的救济质量和效率如何提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我想咨询下刑事的案件和相关赔偿问题
刑事赔偿的范围是:<br> 1、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br> 2、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br> 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br> 4、其他。<br>
刑事案件赔偿多少钱?
刑事案件的赔偿分为协议赔偿和起诉赔偿。一般来说,争取越早赔偿,对被告人量刑应该越有利。如果是等待受害人起诉赔偿,则过于被动。但注意的是,赔偿最好的效果,是做到全额赔偿的同时能够取得受害人的谅解书
刑事案件,对方未给赔偿款
需要另外提起刑事附带民事或另行起诉要求赔偿。联系(本)人帮忙起诉解决纠纷事宜。
律师解答动态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