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19-07-26 16: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所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违约金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固定比率,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具体比率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商定,但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所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
货币。违约金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固定比率,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具体比率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商定,但
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或法律所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应支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违约金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数额、固定比率,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例幅度,具体比率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商定,但当事人并未具体商定或商定无效的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法律预先规定的,不得由当事人协商而改变,也不管当事人是否把法定违约金条款写进合同,违约方都应支付违约金。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法定违约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法律、法规具体规定违约金的数额。2、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固定比率。3、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违约金的比率幅度,具体比率由当事人在此幅度内具体商定。
第二,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数额和支付条件都是由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违约金。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约定违约金主要有两种情况:1、法律、法规对违约金未作具体规定,完全允许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2、法律、法规虽规定了违约金的数额、比率或幅度,但是又允许当事人自行协商,或规定当事人的约定优于法定的违约金。虽然约定违约金不像法定违约金那样受到法律的限定,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受到国家干预。合同法第114条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第三,混合违约金。混合违约金是指法律规定了违约金的比率幅度,当事人在该幅度内商定具体比率或幅度的违约金。这种违约金是法定和约定相结合的违约金,也称混合违约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违约金的法律规定一般是多少呢
关于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合同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并自行约定。如果出现违约情况,受害方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要求赔偿损失。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受害方可以要求增加;反之,如果过高,也可以请求适当减少。如果双方无法就违约金问题达成一致,还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合同违约金法律怎么规定
合同违约金的数额可以通过双方协商来确定。如果双方没有相关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在实际情况下,违约金的数额可能会过高或过低,这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整。法院在调整时,会综合考虑违约的具体情况、损失的程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一般是多少
合同违约金是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确定的。一旦违约情况发生,可以要求违约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并进行损失赔偿。如果违约金的数额低于实际损失,可以向法院请求增加;反之,如果过高,也可以请求法院进行适当的减少。如果双方无法就违约金问题达成一致,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