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行为
更新时间:2019-07-26 08: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这一定义表明:(1)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2)违约行为是一种客观的违反合同的行为。(3)违约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合同对方的债权。根据不同标准,可将违约行为以下分类: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
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这一定义表明: (1)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 (2)违约行为是一种客观的违反合同的行为。 (3)违约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合同对方的
债权。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违约行为以下分类: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这一定义表明:
(1)违约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
(2)违约行为是一种客观的违反合同的行为。
(3)违约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合同对方的债权。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违约行为以下分类:
(1)单方违约与双方违约,是指双方当事人分别违反了自己的合同义务。
(2)根本违约与非根本违约。以违约行为是否导致另一方订约目的不能实现为标准,违约行为可作此分类。其主要区别在于,根据违约可构成合同法定解除的理由。
(3)不履行、不完成履行与迟延履行。
(4)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违约后需要支付违约金吗?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约的问题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约的,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因违约导致劳动合同解除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因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