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之债违约责任的免责

更新时间:2019-08-04 12: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地震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合同违约,对此,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符合该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免除违约一方的违约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处理。1、迟延履行的责任合同一方因地震而无法履行或者无法全面履行,构成不可抗力原因的,应当免除

  地震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合同违约,对此,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符合该条规定条件的,应当免除违约一方的违约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处理。

  1、迟延履行的责任

  合同一方因地震而无法履行或者无法全面履行,构成不可抗力原因的,应当免除违约一方的责任。但是,如果在地震发生之前就已经违约的,则地震不能免除其全部违约责任,应当按照原因力的比例,免除因地震引起违约的那一部分责任,对于地震之前已经违约的部分,违约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因地震可否债务免除

  对于因地震造成合同标的物灭失,债务人已经无法履行债务的,能否免除债务,值得研究。例如,已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由于未交付的房屋在地震中灭失,开发商无法交付的,或者开发商已经交付房屋,买房人已经交付房款,并且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办理了房屋贷款分期偿还合同的,因房屋已经灭失,买房人无法按期支付月供的,是否应当免除债务人的债务呢?如果对这些问题分开而仅仅就买房人的债务免除问题进行讨论,则有可能提出无法履行就应当免除债务的意见。将这两个相似的问题一并进行研究,则更容易确定应当采用的规则。我认为,对此应当适当免除部分债务或者暂缓履行债务期限,待有条件履行时,再重新履行的办法,比较可行,而不是一律免除债务。应当看到的是,在买房人的房屋损坏后,即使是灭失,其仍然保留着土地使用权,仍然可以利用该土地重建建筑物供自己使用。因此,免除全部债务是不合理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011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房屋合同 违约责任
如果双方都签订了合同,对双方都是有约束力的。合同出现违约时,应当按照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进行处理。
●2筑工程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是什么?违约责任。
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合同各方当事人应按合同中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存在违约行为,那么未违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对于上述情况,你方可以要求对方承担
合同双方合同违约责任赔偿
合同违约赔偿按照合同的约定赔偿,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合同违约责任条款 合同终止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违约的责任主要包括: 1.继续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 3.赔偿损失 4.定金责任 5.违约金责任。具体责任承担视实际违约情况和合同约定内容来承
合同违约责任
需要看合同怎么约定的。
合同违约责任
如果不能过户的话,属于合同无法履行,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具体可以直接电话与我联系。
合同违约责任
你们可以协商违约责任的承担
合同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的签定不必经过劳动局认定。如你的身体不好,国家规定有医疗期,一般为三个月。你爱人的情况不能作为你不上班和理由。
我该怎么办?
你好,建议及时报警
在交通事故中,对方想让我多承担责任
你好,是交警变更了责任认定吗?保险撤销了也是可以再重新申请理赔的
被同学造黄谣可以报警吗?
如果被他人进行的名誉侵权是可以进行报警的,如果进行了报案,那么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应当怎样进行处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构成犯罪的话还可以进行立案。根据我
十年二手房转让费是多少?
你好一般是以房屋的的总价的上下两个点来计算
父母向18岁子女每天出去打工索取生活费怎么办
尝试沟通,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打工的辛苦,请求理解。如沟通无效,可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如有必要,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
公产房补交租金还需交支纳金呜?
公产房补交租金后是否交支纳金,应依据租赁合同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双方意愿、成本考虑和时间安排。协商和调解更
商家开的收据是900,侵犯消费者权益吗?
你好,可提供证据向消协会投诉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