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诈骗罪的区别

更新时间:2019-08-01 09: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1、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不能只根据签订合同时有无履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及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是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则构成合同诈骗罪,否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考察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

  不能只根据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作为区分诈骗与合同纠纷的标准。但是,也不能否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又有着重要意义。例如,某人在没有落实货源的情况下,为了营利即与人订立了供货合同。在收到预付款之后,多方查找货源,仍未落实,但表示愿意偿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此案中,行为人作不具备履行合同的条件下与他人签订了供货合同,但从他的整个活动看,主观上并没有诈骗的目的,因此,不能认定为诈骗,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相反地,有些人明知自已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也根本不打算履行合同,但仍与他人签订合同,一旦货款到手,便大事告成,或大肆挥霍,或逃之夭夭,如此等等,不言而明,这些人签订合同是假,骗取财物是真,当然应以诈骗论处。

  2、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骗行为

  从司法实践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骗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全面履行,也只能作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诈骗罪。没有欺骗,不能定诈骗罪。但是,有欺骗也不一定构成诈骗罪。为了分清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需要对欺骗作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在事实上虚构了某些虚假成分,但是并非掩盖其根本无法履行合同的事实,而且实际上也并未影响对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说明行为人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故不能以诈骗罪处理。然而,对于那些伪造证件,使用假证件,编造谎言,骗取信任,掩盖其根本无力履行合同的真相,给对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3、看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司法实践表明,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签订合同后,必然设法创造条件使合同得以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也会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对方损失。无疑,这属合同纠纷。但是,有些人在合同签订后,根本不去履行合同,往往是货款一到手,便大肆挥霍,造成无力偿还。这种行动足以证明他根本无意履行合同,完全是出于骗取财物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看行为人在违约以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司法实践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若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发现自己违约或者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提出种种辩解,以减轻责任。但是,一般会采用事在事有的态度,当无可辩驳自已违约时,会承担违约责任。然而有些人在明知自已违约,不可能履行合同时,往往采取潜逃等方式进行逃避,使对方无法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说明其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故意。对于这种人,一般就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应当指出,对于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债,或者在双方谈判中百般辩解,否认自己违约的,一般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而应当按合同纠纷处理。

  5、考察行为人本履行合同的原因

  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种情况。查明合同末履行的原因,对于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有很大作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之规定,合同当事人均享有合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旦取得权利,就必须相对地承担相应的义务,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对等的,如果合同当事人一方面享受了权利,而不愿意、不主动去承担义务,那么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后,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然而,由于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事实,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对此,应当以合同纠纷处理,不能定合同诈骗罪,因为这种情况行为人不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
关于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犯罪行为和对象的差异。合同诈骗罪特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诈骗行为。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诉和可能的民事诉讼,根据具体案情进行选择。诈骗罪并不局限于合同领域,其范围更为广泛。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一样
合同欺诈与诈骗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合同欺诈主要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而诈骗则是自然人通过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的一种行为。针对合同欺诈,处理方式包括:首先,轻微的欺诈行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并要求对方进行赔偿;其次,如果欺诈行为严重,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提交相关证据;此外,如果欺诈行为涉及到单位,可以向相关上级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最后,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存在本质区别。合同诈骗罪特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的诈骗行为,涉及骗取财物并可能触犯刑法。而合同欺诈则更多涉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并不一定构成刑事犯罪。在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仔细甄别,依法行事。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可以向居委会申请协商
网游没玩多久就关服,通常应按剩余未使用的充值金额退还玩家。你要保留好充值记录、游戏账号信息等证据。可
你好,有多少金额的纠纷吗?有证据证明可以起诉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私自闯入店铺、撕二维码、拿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一般来说,住宅小区一楼商业门面房通常不适合存放大量机油。机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居民区内大量存放存在
阿文骂人影响到我怎么处理,什么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