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卖托运货物构成合同诈骗罪

更新时间:2019-08-01 15: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基本案情】黎某是一名个体司机,有一辆大货车。由于嗜赌成性,生活拮据。黎某为躲债主,保住赖以生存的货车,只好迁往别处居

【基本案情】

  黎某是一名个体司机,有一辆大货车。由于嗜赌成性,生活拮据。黎某为躲债主,保住赖以生存的货车,只好迁往别处居住。2005年4月2 9日,黎某突发奇想:自己在广东有一位名叫章某的老客户,何不到她那儿弄点托运的货物,再中途转卖赚钱?反正章某并不知道自己已迁移新址,就是日后她得知真相也找不到自己。由于以前有过很好的合作,章某没有多想,便将价值17万余元的货物交付于黎某,让他送往江西。途中,黎某以10万元的价格,将全部货物卖出,然后携款逃匿回家。一个月后,被抓捕归案。

  【分歧意见】

  黎某的行为是犯罪还是违约?第一种意见认为黎某构成合同诈骗罪。第二种意见认为,黎某没有按照运输合同的约定,将货物运到指定地点,是对合同义务的违反,属违约行为。应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处理,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法院最终判决黎某构成合同诈骗罪。

  【法理评析】

  合同诈骗罪是指一方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以1万元为起点)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具体列举了五种方式,包括: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的财产后逃逸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产的。

  本案中,黎某具有主观上的犯罪故意。合同诈骗罪在主观方面一般表现为行为人意图利用经济合同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往往是行为人先以真实身份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在合同订立后,行为人却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坐等对方上当,从而达到诈骗目的。黎某从事发之初,就有非法的意图,即 “弄点托运的货物,再中途转卖赚钱”,对自己诈骗章某的行为,持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黎某的行为属收取他人给付的货物后逃逸。黎某在运输中不按约定把货物送往江西,而是收取货物后逃匿,实质上就是根本不想履行自身义务。至于其将货物低价卖出,然后携款逃走,只不过是对货物的一种处分方式。即使黎某通过其他方式处理货物,也不能排除或否定其在处理这些货物之前已经存在的逃逸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既是章某的财产所有权,也妨害了国家的合同管理制度。

  黎某的行为不同于民事违约。就民事角度而言,与此相类似的引起违约的方式叫做欺诈。民事欺诈是指行为人为了用于经营,夸大履行能力以诱使对方当事人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活动中的欺诈行为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民事欺诈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借以创造履行能力。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民事欺诈虽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会积极、努力地创造条件来履行合同。在对方提出违约时,尽管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通常也有承担责任的表现,并有一定承担责任的行为。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就无履行合同或全部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也不做履行合同的努力,一旦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或携款潜逃,或挥霍浪费。在纠纷发生后,行为人会想方设法逃避承担责任,使对方无法挽回其遭受的损失。将黎某的行为与之对照,可以发现其明显属于犯罪之列。

  综上分析,黎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去解除身份证拉黑是否会被拘留,得看具体网赌情节。若只是参与少量网赌,主动配合且情节不严重,可能不会拘
这种是违规违法的证据不能用的
工资拖欠,欠工资什么情况?详细说说看,怎么帮你什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骗子。你没借款却收到欠款逾期法律信息,可能是诈骗分子获取了你的部分信息行骗。你先别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您这种情况挺难的。首先可考虑申请社会救助金,这能缓解生活经济压力。另外,若之前有缴纳社保,看看能否申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