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14-03-19 16: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权利主体明明享有权利但长期不行使,这就需要从法律上加以限制。因此,诉讼时效起算的基础应是民事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能够行使请求权,但却不行使,诉讼时效便从此开始起算。
诉讼时效的开始,也称诉讼时效的起算,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时间既然是一个法律事实,确定其起始时间就特别重要。整个诉讼时效制度的基础是有权利而不行使这一事实。民事权利主体明明享有权利但长期不行使,这就需要从法律上加以限制。因此,诉讼时效起算的基础应是民事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能够行使请求权,但却不行使,诉讼时效便从此开始起算。“能够行使请求权”,这不是主观的标准,而是一个客观的标准。不知道权利受到侵犯的事实,也就不能够行使请求权。但权利人也可能由于自己的过错没有及时了解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因此,诉讼时效开始起算的时间就是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
在合同关系中,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的事实,就是诉讼时效开始的依据。但在有些情况下,权利遭到侵犯之时,并非就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时,例如,寄存他人之处的物件被变卖,这就要从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财产被侵犯之时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所谓“应当知道”,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只要客观上存在知道的条件和可能,即使当事人因主观过错,应当知道而没有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也应当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人以不知道权利被侵害为借口而规避诉讼时效。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到各个案件,其时效的起算点也不相同。通常有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1)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2)没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
(3)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就开始起算。
(4)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到达时开始起算。
(5)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应当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6)因侵权行为而发生的赔偿请求权,从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损害发生时起算。损害事实发生时,受害人知道的,从损害时起算;损害事实发生后,受害人才知道的,从知道时起算。在人身损害赔偿中,侵害当时即发现受伤的,从侵害当日起算;侵害当时未曾发现的,事后经检查确诊并证明是由该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应依法律的特别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诉讼时效期限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就是指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时间。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以下诉讼时效起算点较易认定:
1. 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以期限届满之日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2. 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以该条件成就之日作为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权利受到损害超过二十年,除非有特殊情况并经权利人申请,否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对于分期履行的债务,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若义务人在时效届满后同意履行或已自愿履行,则不得请求返还。同时,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诉讼时效期限要如何去确定
法律分析:
1. 诉时效期限依据法定最高刑而定。具体来说,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为五年;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为十年;如果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追诉时效为十五年;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那么追诉时效为二十年。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但是,如果二十年以后仍然认为必须追诉的,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请问,民法中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诉讼时效分析**
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新实施的相关法律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这意味着,从当事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刻起开始计算,若超过三年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通常不会受理。然而,也存在特殊情况,诉讼时效可以适当地延长。因此,对于民事纠纷的当事人来说,需要牢记时效方面的限制。
具体而言,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同时,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