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更新时间:2019-07-31 14:0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谢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式各类的合同已逐渐增多,而随着引起的合同纠纷也逐年增多,其中欺诈性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下面笔者简要分析一般欺诈合同行为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分。一般的合同欺诈行为,

    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谢 斌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式各类的合同已逐渐增多,而随着引起的合同纠纷也逐年增多,其中欺诈性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罪如何区分一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下面笔者简要分析一般欺诈合同行为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一般的合同欺诈行为,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故意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对合同诈骗罪如 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 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 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准确界定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必须分清两者的构成要件:
      合同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为:1、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并以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目的。2、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行 为人具有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的客观表现。行为人既可表现为作为的方式,也可表现为本应作为而不作为的方式。3、相对人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 对合同内容及其它重要情况产生认识缺陷。而这种错误认识是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相对人的错误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4、相对人因错误认 识而为意思表示,与行为人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错误的意思表示是以错误的认识为直接动因。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 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因为本罪是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当然是合同当事人的一方。2、合同诈骗罪侵害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 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3、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依直接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4、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在以 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了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列举 事项。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一般合同纠纷:
      两者的相似之处:1、两者均是在民事交往过程中,都以合同形式出现;2、都表现为对特定物的非法占有;3、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4、合同诈骗罪在客观行为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手段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欺 诈的是“以欺诈、胁迫手段”。民事欺诈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过合同的履行实现骗得非法钱财的目的,而合同诈骗是主观不希望履行合同。
    因此,在区分两者时,应全面考察行为人以下各方面的客观因素: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行为人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 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有部分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没有 履行能力,但是签订合同后具备履行能力,并按合同实际履行的,则只构成民事欺诈。
      (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行为人在事实上虚构了某些成分,但是并未影响合同的履行,或者虽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足以证明行为人无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故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而不是虚假的行为。
      (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挥霍,或者从事非法活动、偿还他人债务、携款逃匿、隐匿财物且拒不返还等,应认定为行为人有 “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
      (5)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影响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种情况。行为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享受了权利,而不愿意承担义务,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 于行为人主观上造成的,从而说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诈骗论处。但是,如果合同当事人享受了权利,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去承担义务,只是由 于客观上发生了使行为人无法预料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得到全面履行,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以合同纠纷处理。


    荔浦县人民法院 谢 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
关于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犯罪行为和对象的差异。合同诈骗罪特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诈骗行为。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诉和可能的民事诉讼,根据具体案情进行选择。诈骗罪并不局限于合同领域,其范围更为广泛。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一样
合同欺诈与诈骗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合同欺诈主要涉及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而诈骗则是自然人通过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来骗取财物的一种行为。针对合同欺诈,处理方式包括:首先,轻微的欺诈行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并要求对方进行赔偿;其次,如果欺诈行为严重,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提交相关证据;此外,如果欺诈行为涉及到单位,可以向相关上级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最后,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
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存在本质区别。合同诈骗罪特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的诈骗行为,涉及骗取财物并可能触犯刑法。而合同欺诈则更多涉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并不一定构成刑事犯罪。在处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仔细甄别,依法行事。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若对录取大学不满意,想去别的学校读,得看具体情况。如果录取流程已结束,通常不能直接去其他学校,因为已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6分钟前
一般来说,在浙江中考考上后回贵州上高中是可行的。教育政策允许学生跨地区就学,但要考虑贵州学校的招生政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8分钟前
要确定房子抵押期限和到期时间,可先查看当初签的抵押合同,里面一般会明确约定抵押期限。要是合同找不到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公司拖欠工资,你可以离职。但最好书面通知公司,说明因拖欠工资而解除劳动关系。直接说不干明天不来,可能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4分钟前
这种操作可能涉及“资金走账”“刷流水”等情况,有一定风险,可能被用于洗钱、骗贷等违法活动。要是你被卷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6分钟前
一般情况下,在单位宿舍不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心脏骤停去世较难认定为工伤死亡。不过要是能证明该情况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9分钟前
这种情况可能是骗子利用手段阻止你登录。你先尝试通过拼多多商家版的找回密码功能,用手机号接收验证码重设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1分钟前
公司擅自将8小时工作制改为12小时,你不同意后让你待岗,这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双方协商一致。你可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