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赠与合同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

更新时间:2019-08-16 10:4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赠与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赠与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赠与义务或者不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赠与义务。

  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应当符合下列法定条件:一是经济状况显著恶化,是发生在赠与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经济状况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赠与意思,实际上其赠与的意思表示多无诚意,赠与合同也无履行基础。二是经济状况显著恶化,致使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使个人的家庭生活发生困难,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计,不能履行扶养义务等。符合上述条件的,不论赠与合同以何种方式订立,不论赠与的目的性质如何,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赠与义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40853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房屋赠与书面合同模式
赠与合同以使赠与财产的权利归于受赠人为直接目的,赠与人的主要义务是依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方式、标准将标的物转移给受赠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基于无权处分订立的赠与合同 撤销
撤销赠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赠与人撤销赠与必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撤销的赠与必须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订立了房屋赠与合同,但没有完成过户手续,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房屋赠与的条件   1、房屋赠与关系的主体资格需适合  作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赠与人需依法成立,国家机关需根据有关法律设立,企业应当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
本人离婚房产订立赠与孩子合同有效吗?,没过户
可以,但是需要给其他继承人相应的补偿
关于财产赠与或者遗嘱订立
建议电话咨询律师。
房屋赠与合同如何订立
可以立下一份遗嘱并公证,这样可以免除以后的纠纷和不必要的麻烦。
拆迁安置房赠与协议能否予以撤销
就拆迁安置房签订的赠与协议一般是可以撤销的。赠与人可以在房产权利转移给受赠人之前,撤销增与协议,但是该协议已经被公证,或者是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
经过公证程序的赠与合同,是否可以撤销?
赠与合同可依法撤销。具体操作:1.协商解除,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解除协议;2.法定撤销,需满足《民法典》规定的撤销情形,并在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不同情况下选择适
现金赠予合同的交付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的表述较为简洁,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细节,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补充。
关于赠与的法律规定
关于赠与的法律规定
赠与合同解读
自愿赠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按照使用用途,备注上赠与或者借款等,都具有法律效力
我行想咨询一下婚内财产赠予合同自己写生效吗?
婚内赠予合同可自己写,但需注意:1. 确认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2. 合同内容必须真实反映双方意愿;3. 条款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如遇复杂情况,建议咨询
男朋友的车想过户给我签赠予合同需要绿本吗
您好,这种情况需要办理赠与公证,再办理过户。
男方赠予女方钱协议怎么写合规
赠予协议合规的写法包括明确双方信息、赠与内容、生效条件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可咨询律师确保协议合法有效,并考虑公证以增加法律效力。
你好,房屋赠与合同要办什么手续呀
最好到当地公证处办理公证比较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