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借款合同是否违约?

更新时间:2015-11-17 17: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案情】

  张某做生意急需用钱,向李某借款3万元。2005年3月25日,二人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月息10%;李某于2005年4月1日交3万元现金给张某;逾期交付按日支付600元违约金。

  2005年5月1日,李某才把3万元交给张某。2006年4月底,李某要求张某还款未果,双方对如何支付利息和是否违约发生争执。李某将张某告到法院,要求张某归还本金及约定利息。张某在法庭上辩解道,借款3万元属实,但利息约定无效,而且李某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借款,应承担违约责任

  【争议】

  本案在审理中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李某应当承担迟延提供借款的违约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应当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利息应适当减少,李某不承担违约责任。

  【探究】

  专业人士同意第二种意见。法院亦据此做出判决。理由是:

  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李某应当在2005年4月1日提供借款,但她延迟1个月,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4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之规定,该借款合同似乎已经生效,但《合同法》第210条又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合同法》第44条属于普通条款,第210条属于特别条款,在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有不同规定时,应按特别条款优于普通条款的原则,优先适用特别条款,即张某和李某之间的借款合同应优先适用《合同法》第210条之规定。张某和李某于2005年3月25日签订的借款合同,在借款未交付张某前没有生效。因此,李某迟延交付借款的行为不构成违约,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211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张某和李某借款合同约定月息10%,显然高于上述规定,其高出的部分应为无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利率是借条约
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是指除了判决书确定的利息之外,再按照每一天万分之1.75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
律师解答动态
通常是侵权方赔偿的;核实好责任方;员工不违法的可以主张病假工资的;
王娟律师
王娟律师
6分钟前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问您有什么事情
何江律师
何江律师
6分钟前
上午好,你办理的这笔网络贷款是什么原因被银监局冻结了?如果是这个网络贷款平台上面单方面显示被银监局冻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9分钟前
可以报警,但需证明你合法使用银行卡,否则可能涉及违法。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齐晓玲律师
齐晓玲律师
20分钟前
不合法申请宣告老太太无行为能力并变更监护人;起诉要求确认房产过户无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