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双方保密协议书

更新时间:2019-09-04 09: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商务合作双方保密协议书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正在探求建立引进风险投资与境外融资上市财务顾问合作关系,为了积极促进双方在指定领域的业务开发与商务合作,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同意向对方披露自身的保密信息,并签订如下协议(以下简称本协

商务合作双方保密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正在探求建立引进风险投资与境外融资上市财务顾问合作关系,为了积极促进双方在指定领域的业务开发与商务合作,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同意向对方披露自身的保密信息,并签订如下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
  1.保密信息指本协议的一方(披露方)依据下文设定的条件,以书面、口头或电子文件的形式提供给另一方(接受方)的任何信息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计划、专有技术、研究成果、客户信息、财务数据以及其它技术和商业信息。
  
  披露此类保密信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信函、传真、备忘、纪要、协议、报告、方案、协议、电子邮件等,或以口头方式披露并以书面方式确认为保密信息的任何信息或数据。
  
  上述保密信息不包括任何已出版的或其它形式处于公有领域的信息,以及在披露时接受方通过其它合法途径已经获得的信息。
  2.接受方同意只在本合作的目的范围内使用对方的保密信息。并
  
  (1)采取足够的措施,保护披露方的保密信息,不将对方的保密信息向任何第三方公开转让,也不以其它方式让无权接触该信息的单位或个人接触该信息。
  (2)如为本合作的目的确实需要向第三方披露对方的保密信息,则必须事先得到对方的书面许可,并与该第三方签订保密协议。
  (3)应约束其接触本保密信息的员工遵守保密义务
  (4)如果双方经探讨后未建立合作关系,则接受方不能使用披露方的保密信息;如合作关系出现终止,则接受方应按照披露方要求将保密信息及其载体返还给披露方。
  3.如果接受方根据法律程序或行政要求必须披露保密信息,则接受方应事先通知披露方,并协助披露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或限制保密信息的进一步扩散。
  4.双方确认,本协议任何条款不构成对保密信息的转让或许可,接受方也不能在本协议目的之外使用本保密信息。
  5.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对签字双方及其关联机构及其继受者均具有约束力。如保密信息因接受方之外的原因而成为公知信息,则本协议对该部分保密信息自动失效。
  6.本协议包含双方关于此事项的全部约定。双方在此之前达成的任何口头或书面的协议或约定,如果与本协议冲突,则以本协议内容为准。本协议的任何修改须以书面方式做出并经双方签字才能生效。
  7.如果一方违反本协议,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可采取其它必要的补救措施。
  8.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纠纷或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可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决定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9.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拟一份商业保密协议
你好,商业保密协议涉及比较多复杂法律问题,有需要可联系本律师咨询委托代写。
商业合作保密协议模型(中英文对照版)
您好,商业保密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说明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然后说明设计保密的商业秘密有哪些(比如说业务计划、营销计划、财务数据等),保密义务有哪些(比如说乙方不得为自己或者第三人利益,讲商业秘密出卖或透露给他人等),再约定违约责任,如果有其他事项还可以以附则的形式约定
商业合作单方保密协议书
1、你可以通过网上搜索; 2、如果该保密协议比较重要,需要结合你们公司的具体情况及涉及到的保密信息等进行详细拟定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若遇到游戏里有人辱骂,可先在游戏内找举报入口进行举报,一般游戏都有内部处理机制和举报渠道。保留好辱骂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游戏设置防沉迷系统是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若你已成年,可按游戏自身指引在其官方平台提交身份验证,证
吴中律师
吴中律师
7分钟前
您好,您可以向上级法院反映申请再审
你好,请详细描述你的案件情况方便更好地帮助你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7分钟前
公司拖欠工资12个月,劳动者可以被迫离职。按照法律,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