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从合同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19-07-04 14: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1998年5月31日张某以陈某的的房屋作为抵押向A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借款期限五年,张某将陈某的房产证和土地证交付A银行保管,但双方未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借款期满后A银行曾多次向张某催讨,但从未向陈某主张权利。截至2006年5月31日张某尚欠A银行借款本

  1998年5月31日张某以陈某的的房屋作为抵押向A银行贷款人民币10万元,借款期限五年,张某将陈某的房产证和土地证交付A银行保管,但双方未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借款期满后A银行曾多次向张某催讨,但从未向陈某主张权利。截至2006年5月31日张某尚欠A银行借款本息人民币65421元未还。为此,A银行于2006年6月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张某偿还借款本息,陈某对张某未能偿还借款本息部分承担50%的赔偿责任。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从合同赔偿责任是否超过诉讼时效产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从合同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从合同未超过诉讼时效。

  笔者持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该法条适用的前提是从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形。即在抵押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的二年内。本案因抵押合同未生效,该抵押权未成立,因此,从合同的诉讼时效不适用《解释》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2、《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本案A银行从合同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主债权诉时效期间起算而起算,即应从2003年6月1日起算,至起诉时已经过三年,超过了《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有人认为,房产证及土地证均在A银行保管,A银行从合同权利并未受到侵害,诉讼时效期间尚未起算,笔者认为该观点不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可以推断A银行不知道从合同权利被侵害,但法律规定A银行“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期间仍然应当开始起算。本案中抵押人陈某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应当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2003年6月1日)起计算,到2005年6月2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因此抵押人陈某不再对A银行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9647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合同纠纷是否有诉讼期限,如有多长时间。
合同纠纷起诉是有诉讼时效期间的,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是可以起诉的。
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要看具体情况,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超过诉讼时效
不会,遗产没有分割之前,属于继承人共同所有。为避免纠纷,还是建议尽快分割
该借款合同是否超过诉讼时效了呢
没有过诉讼时效,不过你必须有证据证明你有主张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
对方再次起诉,我该怎么办?
双方积极协商,协商不成,对方起诉后,积极应诉
买个电动三轮车手续是假的怎么办?
建议报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能不能打电话给工商局查询一家公司是否合法
公司的合法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认定:1、有无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可以去公司所在地工商局进行查询;也可以登录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2、经营
合同是什么
合同是什么
从合同
丈夫被骗子骗了钱,妻子能冻结他的银行卡吗
你好,建议及时向警方报案处理
在网上被骗的钱怎么追?
网上被骗的,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进行追回。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
有电话直接询问吗
你好,是遇到什么情况
我因为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怀孕了,分手后一个人打胎给我造成了心理阴影并且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请问这件
法律分析:恋爱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两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在被强迫情形下所发生的,均属于双方自愿、自主,无法给予孰对孰错之判断。对于具有完全民事法律之行为的成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