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

更新时间:2019-06-27 03: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履行赠与义务

      为了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当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时,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也就是说,在赠与合同订立后或者赠与人已经部分履行赠与义务后,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赠与义务或者不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但尚未履行的部分赠与义务。
    赠与人不再履行赠与义务,应当符合下列法定条件:一是经济状况显著恶化,是发生在赠与合同成立之后,而不是成立之前。如果自身的经济状况本已十分不好,仍向他人表示赠与意思,实际上其赠与的意思表示多无诚意,赠与合同也无履行基础。二是经济状况显著恶化,致使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或者使个人的家庭生活发生困难,不能维持自己的正常生计,不能履行扶养义务等。符合上述条件的,不论赠与合同以何种方式订立,不论赠与的目的性质如何,赠与人可以不再履行尚未履行的赠与义务。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1773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履行法定抚养义务的赠与
法律分析:父母与子女的赠与合同,法庭是否认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的赠与合同如果是出于自愿,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子女违反法律或者合同约定,损害
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法律分析: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的。如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
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吗?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附义务赠与合同中存在被赠与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签订赠与合同,可以附义务吗?受赠人不履行义务能撤销赠与吗?
《合同法》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p>赠与可以附义务,附义务的赠与,赠与人要在附
房屋受赠与人死亡,已经构成“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赠与人可以收回吗
你好,已经办理过户了吗?如果没有,是可以撤销的,需要知道更详细的信息,以便我帮你解答,如有需要可以电话联系。
撤销赠与须具备哪些条件
撤销赠与需符合条件。若财产权利未转移可撤销;受赠人未履行扶养义务、侵害权益等也可撤销。处理方式包括协商和诉讼,协商不成可起诉。撤销权应在一年内行使,否则可能丧失
赠与合同的效力能否在签订后撤销?
赠与合同可撤销。撤销情形包括:1. 财产转移前赠与人可单方撤销;2. 受赠人违法或严重违约,赠与人一年内可撤销;3. 赠与人经济恶化,可撤销以减轻负担。 撤销权
民法典中关于撤销赠与公证合同的法律规定
赠与合同经公证后通常不可撤销。但在法定撤销情形下,如赠与人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家庭生活等,赠与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赠与合同。处理方式包括继续履行
离婚前赠送给成年子女的财产具有法律效力吗
离婚前赠财产给成年子女,需区分财产性质。个人财产可直接赠与,共同财产需双方同意。如未经同意赠与共同财产,另一方可主张无效,要求返还。操作时应明确财产性质,遵循法
拆迁安置房赠与协议能否予以撤销
就拆迁安置房签订的赠与协议一般是可以撤销的。赠与人可以在房产权利转移给受赠人之前,撤销增与协议,但是该协议已经被公证,或者是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
男朋友的车想过户给我签赠予合同需要绿本吗
您好,这种情况需要办理赠与公证,再办理过户。
男方赠予女方钱协议怎么写合规
赠予协议合规的写法包括明确双方信息、赠与内容、生效条件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可咨询律师确保协议合法有效,并考虑公证以增加法律效力。
你好,房屋赠与合同要办什么手续呀
最好到当地公证处办理公证比较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