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有哪些方面的限制
更新时间:2020-03-24 16: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主要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而它的限制是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任意撤销权。那么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有哪些方面的限制呢?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
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有哪些方面的限制
赠与人任意撤销权是指未经公证的赠与、或非履行道德义务的赠与,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以前无需任何理由均可撤销赠与的权利。赠与人撤销赠与应受下列限制:
1、赠与人撤销赠与必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若赠与财产的权利已经转移,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
2、赠与人可撤销的赠与必须不是具有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
由于救灾、扶贫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使得赠与具有了重要的社会意义,若赠与人可以随意撤销这种赠与,则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

二、赠与合同不可撤回的情况有哪些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所以如果赠与标的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或者赠与合同已经经过公证的,赠与人一旦反悔不交付赠与财产了,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并且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还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八十八条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有哪些方面的限制问题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赠与人撤销赠与必须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若赠与财产的权利已经转移,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在哪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具体为:
1. 任意撤销通常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进行,通过书面通知受赠人即可实施;
2. 法定撤销则需要赠与人提供证据证明受赠人存在侵害行为或不履行义务,并且赠与人应在知道撤销事由后的一年内行使该权利;
3. 如果是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进行撤销,必须在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的六个月内行使,并且同样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受赠人的违法行为。
法定撤销赠与的情形有哪些
法定撤销赠与情形包括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收集受赠人侵害权益的证据;
2. 在一年内向法院提起撤销赠与的诉讼;
3. 法院审理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若受赠人违法行为导致赠与人死亡,其继承人可在六个月内行使撤销权。
关于赠与合同可撤销的五大情形是哪些
赠与合同可撤销情形多,包括任意撤销、法定撤销和法定解除。法定撤销具体情形有: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权益、不履行扶养义务等。赠与人应在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法定解除则是赠与人经济状况恶化时可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