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9-07-01 07: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1)平等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其他组织;不论其所有制性质和经济实力;不论其有无上下级关系,他们在合同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实施不公平竞争和不平等交换;不得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
(1)平等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其他组织;不论其所有制性质和经济实力;不论其有无上下级关系,他们在合同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实施不公平竞争和不平等交换;不得利用公共权利搞非法垄断,签订“霸王合同”;不得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迫他人接受不平等条款。
(2)自愿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自愿决定是否签订合同,与谁签合同,签订什么样的合同;自愿协商确定合同的内容,协商补充变更合同的内容;自愿协商解除合同;自愿协商确定违约责任,选择争议解决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当事人的合同行为。
(3)公平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无论是签订合同还是变更合同,都要公平合理地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除少数无偿合同外,当事人一方不能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
(4)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隐瞒真实情况,用欺诈手段骗订合同;不得擅自撕毁合同,要忠实地履行合同的义务;不得搞合同欺诈。
(5)守法原则。是指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平等原则: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 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 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 公共利益原则:合同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劳动合同法》修订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修订遵循六大原则。这六大原则包括:
1. 合法原则,要求合同不违法。
2. 公平原则,强调双方平等。
3.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信息真实。
4. 协商一致原则,需双方同意合同内容。
5. 平等自愿原则,禁止强迫签约。
6. 全面履行原则,要求依约履行义务。
合同法的原则是什么?
合同法原则保障合同公平、诚信执行。具体操作包括:依据合同条款确定争议含义,确保合同文本词句一致,遵循诚信原则解释合同,以及遵守法律,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