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合同中如何计收复利?

更新时间:2016-11-18 14: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按照货币学理论,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其价值会增加,增加部分的价值成为货币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时间价值不断增长。利息是投资的货币价值,复利是再投资的货币价值。那么,贷款合同中如何计收复利?详细解答请看下文介绍。

  银行计收复利符合货币学理论及《合同法》的规定。利息、逾期利息及复利都仅仅是对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资产投资报酬的体现,不具有任何惩罚性,符合《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赔偿性。

  按照货币学理论,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其价值会增加,增加部分的价值成为货币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时间价值不断增长。利息是投资的货币价值,复利是再投资的货币价值。

  一、银行对罚息计收复利没有法律依据。

  裁判要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复利的计算基数应仅为正常利息即合同期内的应付利息,不包括逾期罚息。

  案情概述:2012年12月10日,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马支行(简称“银行”)与中能滨海电力燃料天津有限公司(简称“借款人”)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6亿元人民币贷款。天津耐乐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抵押人”)以房地产提供抵押担保,抵押担保范围包括全部借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实现主债权及抵押权的费用等,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天津市佳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中能燃料配送有限公司(简称“保证人”)为银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保证范围同前。银行发放贷款后,借款人发生逾期。   

  一审及上诉:2013年7月13日,银行向天津高院起诉,诉请之一为“要求借款人偿还剩余本金,要求还清全部欠款之日应付利息、罚息及复利”,天津高院一审支持了银行的诉讼请求。借款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借款人认为原审判决就逾期罚息的计算方式错误,案涉《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第9.4条中的“未支付的利息”应指贷款期内产生的利息,而不应包括贷款逾期后的罚息。以此方式计算罚息数额与原审判决确认的罚息数额相差78788元。因此,请求改判减少支付利息78788元整。银行认为这是借款人恶意利用司法程序无理缠诉的违法行为。

  最高院裁判意见:(1)关于复利问题:认为,案涉《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对复利的收取有明确约定,亦符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的要求,故银行有关债务人应支付复利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2)关于对罚息计收复利问题:认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复利的计算基数应仅为正常利息即合同期内的应付利息,不包括逾期罚息。

  故原审判决确认的上述复利计算方法缺乏法律与合同依据,判决予以纠正。借款人有关原审判决确认复利的计算方法错误的上诉请求具有法律与合同依据,最高院判决予以支持。

  案例索引:《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马支行与中能滨海电力燃料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佳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号:(2015)民二终字第110号)附判决全文。

  二、民间借贷也可以计收复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齐精智律师解读:民间借贷可以接受复利,但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利息之和不能超过24%年化。

  三、银行对逾期贷款合同内应付利息计收复利的依据。

  《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按季(短期贷款也可按月)计收复利。如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应择其重,不能并处。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贷款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对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从逾期或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利息,直至清偿本息为止。对不能按时支付的利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长城万事达信用卡透支利息不应计算复利的批复》已经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80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期间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九批)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长城万事达信用卡透支利息不应计算复利的批复》已经失效。

  “信用卡透支不应当再计算复利。”的依据不复存在。

  五、贷记卡透支可按月计收复利。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六条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第二十三条 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复利,准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单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此项利率调整而调整。

  六、法规未授权银行收取复利的,银行合同约定收取复利无效。

  裁判要旨:光大银行太原分行认为,目前没有法律禁止银行对承兑汇票垫款利息收取复利,根据《银行承兑协议》关于“承兑申请人未能支付该等利息,承兑行有权计收复利”的约定,光大银行太原分行有权收取复利。本院认为,《银行承兑协议》第十条第6项虽约定“如承兑申请人未能支付该等利息,承兑行有权计收复利”,但该约定并未明确计息周期,其要求以每月20日为结息日计收复利缺乏依据。而且,《支付计算办法》第九十一条虽赋予银行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的权利,但并未允许银行收取复利,光大银行太原分行要求收取复利亦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对于光大银行太原要求收取复利的主张,不应支持。二审判决认为光大银行太原分行无权收取复利,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

  案件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4)民提字第115号“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与太原中保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山西顺伟实业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申请再审民事判决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3480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贷款复利利息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复利现在合法吗?
所谓复利就是利滚利。就是本期利息计入下一期本金再次计算利息。如借100,月息2元,复利就是下个月本金就变成了102,如此循环。复利转换成年利率后只要不超过24%
如果在借款合同中想要加上复利如何操作
建议委托律师办理 参考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七、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借款合同期限届满未履行还款义务时如何处置
借款合同到期未还,可追责。若约定了违约责任,按约定处理;若无约定,可要求对方还本付息或赔偿损失。协商不成可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
本人签订的车辆抵押贷款合同不是具有法律效力吗?
车辆抵押合同自办理抵押登记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车辆属于动产,但是因其价值不菲,不登记不足以确定抵押权的效力,抵押合同自登记后生效。当事人以其他财产抵押的,可以自
公司间借款是否需要签订合同
需要签订合同。具体操作:1.明确借款双方主体信息;2.确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等核心条款;3.约定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4.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务必妥善保管
关于借款合同无效后的债权问题
借款合同无效后,应依法处理债权问题。若借款人已使用资金,应追讨返还;若资金未使用,可协商返还方式。涉及损失赔偿时,根据双方过错程度确定责任,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纠
如何巧妙地延长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期限
延长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期的情形: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以及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与提起诉讼或者申
借款合同补签有效吗
借款合同补签有效吗
借款合同知识
【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法院】,北京好还科技有限公司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将于近期结案,为了保障你自身的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处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
我向一家名叫重庆度小满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合同上有10%的10%。还是没贷下来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一起借款给C,借款合同只有一份,上面写明了AB的分别借款金额。起诉C的时候,分开起诉还是共同起诉更好
选择共同起诉还是分别起诉,应考虑借款合同内容。若约定共同债权,则共同起诉更合适;若为分别债权,分别起诉更合理。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选择最符合自身权益的诉讼方式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