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9-07-29 16: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合同应当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原则上来说,主体适格,内容合法的合同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法律意义上,有一种介于有效与无效之间的情形叫做效力待定。那么,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有哪些?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带您了解。
一、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有哪些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法定代表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4、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

二、效力待定的有效处理
1、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有效,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2、无权代理合同,经被代理人追认,合同有效。
3、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有效。
三、 合同无效的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上述文章对于“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有哪些”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对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可以由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使其有效;也可以由合同相对人撤销,使之无效。所以,效力待定只是一种过渡状态,合同的效力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有效和无效。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约定效力待定的情形有哪些
在处理效力待定的合同时,需要特别谨慎。如果决定追认,必须明确表达意愿;若选择撤销,应尽快通知对方;如果是请求赔偿,必须能够证明损失与合同无效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合同的效力和当事人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合同效力待定的几种情形
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较为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通常认定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要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对于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订立的合同,需要被代理人进行追认;而对于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则需要权利人进行追认或满足善意取得的条件。
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
针对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建议操作如下:首先确认合同是否涉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权代理的情况;如果涉及,应立即联系法定代理人或有权处分人对合同进行追认;若在追认期限内未获得追认,应考虑撤销合同以减小损失;若对方已开始履行合同,可视为默示同意,继续执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