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特征
更新时间:2019-07-14 14: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1、具有违法性。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2、具有不履行性。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
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 1、具有违法性。 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 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
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
违约责任。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
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
1、具有违法性。
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
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无效合同的3个特征,无效合同有那三个特征 想了解一下?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含义,不仅包括合同订立过程应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包括已经成立的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的合同,不能产生合同的法律效力,从而属于无效合同。
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就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即自合同成立时起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担保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也无效。
认定担保合同的效力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二是合同是否存在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
合同无效与无效的合同的区别
1、两者的法律意义不同。无效合同成立时其内容就决定了它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2、两者的决定因素不同。合同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国家意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3、两者的处理方式不同。对无效合同的处理,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考虑当事人是否对合同无效提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