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书面协议时能否确认股东身份

更新时间:2014-09-28 16: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B公司初创不久,前景看好。B公司创始股东的朋友A希望投资50万元入股,最终与B公司原股东协商一致并达成了合伙意向。随后A向B公司提供了50万元资金,B公司向A出具了内容为投资款的收条。之后的两年中,A参与...

  B公司初创不久,前景看好。B公司创始股东的朋友A希望投资50万元入股,最终与B公司原股东协商一致并达成了合伙意向。随后A向B公司提供了50 万元资金,B公司向A出具了内容为“投资款”的收条。之后的两年中,A参与了B公司的经营管理,并在B公司领取员工工资、股息分红。但B公司一直未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股东和公司章程等手续,也未向A出具正式的出资证明书。结果两年后,B公司经营状况变差,开始陷入亏损状态,于是A开始有了别的想法,并将B 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B公司返还50万元借款及利息,理由是自己没有在公司章程上签字,名字也没有出现在股东名册上,实际身份只是B公司员工,50万元投资款其实是借款。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A实际上是B公司的隐名股东,50万元是投资入股款。A与B公司股东虽然并未签署合伙协议,但各方达成合伙意向,B公司实际上的合伙经营状态并不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根据法院查明的公司经营中一些细节情况以及证人证言,法院综合判断足以认定A的身份为隐名股东而非普通工作人员。虽然股东的变更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才发生法律效力,但对于B公司而言,A未在公司章程中签字、办理股东变更登记,仅仅是一种行政手续上的缺失,其并不影响A作为公司隐名股东的股东地位。故原被告之间的纠纷并非借款纠纷,因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律师分析:

  在本栏目2013年12月2日《股权代持的问题》一文中曾经提到,为了保护隐名出资人能够切实享受股东权益,防止公司经营红火时发生股权代持人侵犯其股东权益的风险,保证隐名出资人一定条件下可以显名而获得股东身份,最好是签署一份比较严谨的股权代持协议,界定清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但在现实经济交往中,常常由于双方法律意识的匮乏,在出资合作时并未签署这样的文本,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没有签署书面协议的情况下,隐名出资人的身份到底能不能视作股东?此外,本案又反映了一个新的状况:如果未签署书面协议,隐名出资人在发现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时,事后能否反悔以常见的“借款”为名义索要返还款项?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及理由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首先,即便缺乏相应书面的投资文书或者工商机关登记信息直接证据,但当法院审查核实公司具体经营中的细节和其他佐证后,认为足以确认隐名出资人的股东地位时,也可以在判决中确认该事实。而既然认定了股东地位,则隐名出资人支付的款项也将被认定为投资而非借款,公司无需返还。

  律师建议:

  公司在初创之时,各方面往往都非常不规范,创始人之间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测也时常发生偏差,容易引起各种道德风险并导致法律纠纷:公司发展很好,隐名出资人会担心自己身份能否显名,利益能否兑现;公司发展不好,显名股东会担心隐名出资人以常用的“借款”为名义要求还钱,给公司经营状况雪上加霜。因此,如果公司已经设立完毕,根据创业团队届时的内部关系,确实不宜再提补签文件的议题的话,也无须太过于担心。一旦发生纠纷,法院结合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意义上的痕迹,在一定情况下依然还是能够还原事实真相的。当然,既然说是一定情况下,那也意味着会有不能还原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通过书面的方式明确约定才是对各方利益最公允的保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但是没有签股东协议,也没有要股东协议
所以请问您想问什么问题?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隐形股东可以参加公司内部的什么活动,还有我们的股份就是口头协议,但没有书面协议
平时注意录音作为证据。内容就是出多少钱占股多少啊等。否则对方不认可的话,会被认定为投资,而不被认可为隐名股东。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这是可以协商来解决的,也可以法院起诉对方,有没有相关证据的
你好,涉及金额多少可以起诉或者非诉操作
你好,你是咨询民事还是刑事
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上的服务
有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聘请律师提供法律上的服务
你好,具体描述详细我们帮你解决法律问题
你好,请问具体是什么情况,可否详细说说,以便更好地帮助你。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