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8-06-22 10: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购销合同,即《合同法》上所称的买卖合同,其内容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和住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那么购销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呢?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购销合同审查要点
一、审查买方的主体资格。双方在签订购销合同前,卖方应仔细核实买方的营业执照资料或身份证明,查看买方企业的性质、是否已注销、营业执照及身份证明与合同上的当事人名称是否一致等。此外,还需核实买方负责签约的人是否有签约权限。通过审查上述资料,卖方可以对签约对象有一个大致了解,进一步评估与其签约的风险。
二、货款支付。作为卖方,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怎样保障收回货款。在审查货款支付的合同条款时,如果不是现款现货买卖的,应尽量对买方的付款期限做出约定,并规定逾期付款的违约金,以促使买方按时履行付款义务。同时,还应明确买方的付款方式,避免含煳不清。
三、质量异议。在实践中,质量问题往往成为买方逾期不付货款或拒付货款的抗辩理由,如果购销合同的质量异议条款不完善,买方很容易在此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卖方可在质量异议条款里约定:“买方认为质量不符时,必须在下列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
1、货物的外观、数量、品种、型号或规格不符合同约定的,买方应在收货时提出。
2、货物的内在质量、性能不符本合同约定的,买方应于提货之日起30天内向卖方提出书面异议,如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书面质量异议的,视为所交付的设备质量合格和安装调试完毕。
当买方提出书面质量异议时,卖方认为不属实或不应由卖方负责,卖方在收到质量异议后在48小时内向买方提出书面回复,当卖方作出书面回复给买方,买方不在48小时内作出书面答复,视买方提出的书面质量异议为无效异议,即视为卖方所交付的设备质量合格和安装调试完毕。当买方再作答复、且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时,必须委托某第三方权威机构质量鉴定,此鉴定为最终鉴定,鉴定费由责任方承担。
四、争议解决方式。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实践中一些地方往往存在司法保护主义,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可能会偏袒当地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因此卖方在审查购销合同时应注意,尽量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发生争议时由卖方所在地法院管辖,避免地方司法保护主义的干扰。一旦发生争议,卖方还可以就近提起诉讼,节省大量的差旅成本。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购销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总的来说,在审查购销合同时,需要对以上的一般性合同条款加以认真推敲。所以在签订购销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上审查要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审查合同应重点关注哪些关键事项?
合同审查的注意事项有:
1、形式性审查,应当注意对合同格式、内容完整性、材料齐备性、主体资格等予以重点审查;
2、实质性审查,应当注意对合同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合理,合同内容是否符合企业要求,能否达成企业目标等;
3、其他注意事项。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
1.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 意思表示要真实;
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
1.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2. 标的;
3. 数量;
4. 质量;
5. 价款或者报酬;
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 违约责任;
8. 解决争议的方法。
要审查合同,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
合同审查主要审查以下事项:
1. 审查合同主体;
2. 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整;
3. 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4. 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
5. 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审查;
6. 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
7. 检查签订合同的程序和形式是否完整。
我想咨询一下,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
1. 合法有效原则。
2. 对等平衡原则。
3. 具体明确原则。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审查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有效。
3.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 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第三人欺诈或显失公平等因素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影响的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