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范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19-12-23 10: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如果买卖合同在产生合同纠纷之后,在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是可以向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提起诉讼的。下面找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范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一、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范是怎样的

  对于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的确定《民诉法意见》第19条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一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代为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为合同履行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的规定》则对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作了专门规定,即:

  (1)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

  (2)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或交货地点,但在实际履行中以书面的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以变更后的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的,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3)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的,且双方当事人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该规定还明确,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有关购销合同履行地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范是怎样的 

  二、买卖合同纠纷诉讼的时间限制

  根据中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中国《合同法》除了在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了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为4年以外,没有另外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应当按照《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即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十二条 【合同约定不明时的履行】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多多少少也应该知道,对于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一般是有约定的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以交货地或者货款交付地为合同履行地。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有关买卖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范是怎样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最高法院管辖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管辖法院一般确定为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或为被告户籍地、居所地的人民法院。买卖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议约定管辖法院,在发生买卖合同纠纷时根据其约定的法院提起诉讼。此外,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