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中的内容能否视为合同内容

更新时间:2014-05-30 13: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商品房预售中,开发商通常会对其所开发的项目进行大量的广告和宣传活动,对项目进行说明及作出各种承诺。部分开发商为了达到吸引购房购买的目的,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实说明和承诺,而有些说明和承诺会对购房...

  在商品房预售中,开发商通常会对其所开发的项目进行大量的广告和宣传活动,对项目进行说明及作出各种承诺。部分开发商为了达到吸引购房购买的目的,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实说明和承诺,而有些说明和承诺会对购房者是否购买,以什么价格购买有影响,甚至是重大影响。

  在项目房屋建成后,如果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法有兑现,则购房者会大呼上当,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重者要求解除合同,轻者要求赔偿损失等等。但开发商则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比如广告内容并不是双方合同内容。

  实际上,开发商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通常未订入双方合同中,未订入合同中的说明和承诺对开发商有没有约束力?这是因广告不实引起的纠纷在处理时都要面对的问题。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商业广告属于要约邀请,通常对当事人不产生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出台《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三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认可商业广告的效力,认可标准有两个方面:

  一、 广告内容方面

  1、 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必须限定在项目开发规划范围内,即项目红线范围内,对涉及的红线范围以外的说明和承诺则排除在外。

  2、 广告内容必须是关于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承诺。

  3、 广告的说明和承诺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二、 广告内容所起作用方面

  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对购房者须同时产生以下影响:

  1、 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对购房者是否订立买卖合同有重大影响;

  2、 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对房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

  同时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的,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即可视为合同中的内容,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开发商违反的要承担违约责任。

  同时,上述认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1、一概将红线范围以外的说明和承诺排除在外并不见得合理,实际上不少不实广告的内容涉及的正是红线范围以外的说明和承诺,如地铁,公园等。2、对于广告的内容何为“具体确定”没有一个具体的认定标准,这就可能导致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判断。3、广告中的说明和承诺对购房者是否订立合同和确定房屋价格有重大影响,具体如何认定,什么才算重大影响,这也完全依赖法院自由裁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429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宣传资料上使用楼盘的照片是否合法
合法,不侵权。建筑物即使是建筑作品,有著作权,这也是合理使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于确有其事的宣传广告是否属于虚假宣传
你好,确有其事的不属于虚假宣传。但是不包括夸大宣传。
正常驾驶电动二轮车时,我被一辆三轮电动汽车横行撞伤了
你好,建议报警,由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依据责任认定书承担责任,希望帮到您
拼多多买东西有问题,客服不给解决,平台介入把钱退给我
你好,消费者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慢性疾病可以申请低保吗?
你好,申请低保需要提交一下信息:1、低保申请书、承诺书、授权书;2、身份证、户籍索引复印件(原件备查);3、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4、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车撞到狗后当时有事离开20分钟后回来并报了警算逃逸不
可能算逃逸。如当即离开,属肇事逃逸。应立刻停车保护现场,迅速报警。如因故必须离开,应尽快返回现场并报警,说明情况。配合交警调查,承担相应责任。如造成狗受伤或死亡
原告撤诉后,原告换了诉讼主体重新起诉,可以吗?
可以,但需符合条件。原告主动撤诉或法院按撤诉处理后,以同一诉求再次起诉,法院应受理。二审中撤诉后重复起诉,法院不受理。操作时需准备相应材料,遵循法律程序。
有处理送养资质的律师吗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律师会详细了解送养双方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其次,律师会协助起草送养协议,确保协议内容合法、明确。若送养过程中出现纠纷,律师会代表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