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发短信替朋友担保 被判替还债款10万元

更新时间:2019-10-14 14:3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发个短信担保,替人还债10万法官:手机短信也算担保合同朋友之间借款,自己在外地,碍于情面发送短信表示愿做担保人;债务到期,朋友下落不明,担保人被告上法庭。昨天,记者从镇江新区法院获悉,该院受理并公开审理了这起短信担保的债务纠纷案,担保人被判代为偿还

 发个短信担保,替人还债10万


  法官:手机短信也算担保合同


  朋友之间借款,自己在外地,碍于情面发送短信表示愿做担保人;债务到期,朋友下落不明,担保人被告上法庭。昨天,记者从镇江新区法院获悉,该院受理并公开审理了这起短


  信担保的债务纠纷案,担保人被判代为偿还10万元。


  李某、刘某和吴某都是生意上的朋友。2009年3月,李某因需要资金周转,想向刘某借10万元,期限为两个月。刘某担心李某到期不还,要李某提供担保。李某便打电话找吴某,不巧的是吴某正在外地出差,李某与刘某协商后提出,让吴某给刘某发送一个同意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的手机短信。吴某碍于多年朋友关系,发送了一条同意担保的短信给刘某。


  谁知两个月后,李某因生意严重亏损下落不明。刘某找到吴某,要求吴某还款,但吴某认为手机短信不属于“书面形式承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无奈之下,刘某将吴某告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其中数据电文是指包含通讯网络在内的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包括手机短信。因此,吴某通过手机短信表示愿意担保,而刘某亦同意由吴某担保,双方便形成了合意,担保合同即已成立。在李某无法还款时,刘某有权向吴某主张连带责任,遂法院判决吴某偿还刘某10万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讲一下案件具体情况以及你的诉求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1分钟前
此类游戏退款需查看用户协议,建议先联系客服,若无效可考虑法律途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这种情况赶紧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尝试联系平台协商退款,若协商不成,还可寻求司法途径,通过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一般来说,在异地补缴后回本地是有可能退税的。不过税款所属期超三年,通常过了退税申请期限。可以看看是否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