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的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19-10-14 22: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丙作为保证人在甲出具给乙的借条中亲笔书写注明甲一个月内如不归还,由本人负责归还,保证人:丙。甲到期未还款,现乙丙就丙的保证责任期间应当是多少发生争议。乙认为应当适用担保法解释第32第规定的二年,丙认为应当适用担保法第26条规定的六个月。那么乙丙谁的说法

  丙作为保证人在甲出具给乙的借条中亲笔书写注明“甲一个月内如不归还,由本人负责归还,保证人:丙”。甲到期未还款,现乙丙就丙的保证责任期间应当是多少发生争议。乙认为应当适用担保法解释第32第规定的二年,丙认为应当适用担保法第26条规定的六个月。那么乙丙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

  答案在于如何区别担保法第26条和担保法解释第32条的规定。《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保证期间的约定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
保证期间约定不一,可依法或协商处理。无约定或不明时,保证期为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若约定早于债务履行期,则视为未约定。双方也可通过补充协议明确保证期间,以解决不一致问题。
保证合同如何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中的保证期间通常有两种约定方式:一是双方具体协商确定,但要确保不早于主债务履行期;二是直接采用法定默认期限,即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选择时应考虑债务性质、履行风险和双方协商情况。
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法律怎样规定
法律分析: 1. 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限,可以由保证人和债权人协商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是债务履行期满6个月内。 2. 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保证期同样是六个月。 法律条文对于保证期间的规定如下: 1.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2.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约定的保证期间如果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则视为没有约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 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期间则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是什么原因被冻结的支付宝微信
收集证据:虽然没有签订合同,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数额的证据,如工作打卡记录、考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首先得看和人力公司签的合同有无相关费用约定。若合同有明确规定,那得按合同执行;若没约定,可和人力公司
如果您的工作环境被认为会引起肺结节或被认为是职业病,则可以认定为工伤
你好,如果申报工伤,先确认劳动关系,劳动能力鉴定等相关程序,最后根据伤残等级再申报。
买二手车出现质量问题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