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败”背后有多少散户被套
更新时间:2019-02-10 11: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从桂林三金到四川成渝,“新股不败”神话在此番IPO重启中得以延续。在其背后,是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规则造就“首日爆炒”,是发行制度与相关交易制度之间难以对接尴尬,更是A股市场估值风险积累隐忧。IPO重启以来,完成市场化发行新股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首日爆
从桂林三金到四川成渝,“新股不败”神话在此番IPO重启中得以延续。在其背后,是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规则造就“首日爆炒”,是发行制度与相关交易制度之间难以对接尴尬,更是A股市场估值风险积累隐忧。
IPO重启以来,完成市场化发行新股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首日爆炒”。其中,首单桂林三金上市首日涨幅达到81.87%,万马电缆和家润多首日涨幅则分别高达125.48%和93.56%。目前,上述3只新股市盈率均高达50倍以上,远高于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但从27日当天收盘价来看,上述3只新股最新价格也均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其中,首日涨幅最高万马电缆27日收盘报25.43元,较上市首日收盘价下跌了近2%。家润多跌幅则接近10%。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盲目参与“炒新”,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极有可能已经被“套牢”。
事实上,由于“首日爆炒”现象屡见不鲜,投资者“炒新”面临风险长期存在。深圳
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新近完成一项研究显示,在1991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其亏损可能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高达约60%。在2007年和2008年,“炒新”发生亏损可能性甚至高达80%到90%。
即使是成长性、流动性较好中小板,情况也不容乐观。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行223只中小板
股票,上市首日买入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
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新股不败”主要原因并非
上市公司定价环节低估,而是一些参与
新股申购机构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规则,疯狂抬高股价,然后利用次日开始跌幅限制逐步出货。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背景下,与之相关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发展。
市场人士呼吁,在新股市场化发行背景下,与之相关交易制度也应实现“市场化对接”,从而使A股市场制度体系更适应市场发展。
市场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尚无
股指期货定价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新、老股票交易制度有别将使得新股上市不可避免地出现股价操纵现象。而由此导致股票价格大范围偏离价值,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更会大大积累中国股市风险。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新股申购条件?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新股申购?
新股申购的条件包括:新股认购的预付款,中标后将重新缴纳。调整后的三次中签不支付罚则增加了“投资者连续12个月中签3次后不支付,6个月内不得参与创新”的惩戒措施。对于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取消询价环节,价格由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制定。新股发行将完全市场化,这意味着即使新股中标,也有可能破发,新股12%无风险回报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