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律顾问
更新时间:2019-01-28 21:0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很多离婚的夫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离婚对他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却忽略了孩子受到的伤害和影响,结果导致孩子过早的背负了父母离婚造成的伤痛,所以,做父母的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孩子最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有以下几种:??1、不安全心理:父母
很多
离婚的夫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离婚对他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却忽略了孩子受到的伤害和影响,结果导致孩子过早的背负了父母离婚造成的伤痛,所以,做父母的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孩子最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有以下几种:??
1、 不安全心理:
父母准备离婚时的争吵和不和谐,都会使孩子怀疑自己是否可爱,是否有价值,从而产生不安全心理。
2、 自卑心理:
一旦父母离异,不管孩子跟着哪一方或者祖父母,孩子都会认为失去了亲人,整天忧心忡忡,感觉在小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 对立心理:
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关注,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就总想在别的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
绝对权威,对父母甚至周围的人产生对立情绪。另一种倾向是“破罐子破摔”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暴躁,有的甚至表现的很残忍。?
4、 角色行为的误导:
孩子周围的榜样和成人的模仿对儿童性格及行为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家庭的离异,造成孩子被迫与父母中的一人生活。如果男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女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缺少了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的榜样,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质;相反,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男性的角色行为,生活里又可能缺少了具有阴柔之美的母亲的榜样,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质,变得大大咧咧,这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这些心理的误区呢?
1、在离婚初期,首先和孩子交流,父母离婚不是孩子的错,是由于某种原因不生活在一起了,孩子要学会尊重父母的选择,并且积极的调整自己的生活。
2、父母离婚并不代表会失去父母的爱,找个机会告诉孩子,家庭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形势,有的家庭有爸爸妈妈,有的是只有爷爷奶奶,有的还是养父母,所以接受自己现有的一切。对将来孩子走入社会或许有帮助。
3、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要经常的去探望孩子,不仅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好久不和孩子在一起了,一见面就首先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而往往忽略了孩子思想、精神方面的交流。其次在探望孩子时不要攻击另一方,家长的身教言传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从小在这种无法辨别是非和相互攻击中长大,就会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情,没有友爱可言,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具有暴力倾向,而且在出现暴力事件时,出手往往比较凶狠残忍。
4、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孩子有选择和哪一方生活的权力,也有权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一方,父母不能把孩子做为要挟对方的筹码,在决定孩子跟哪一方时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
总之,孩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我们在面对
婚姻、家庭和子女时,一味强调个人价值是不负责任的。在婚姻和家庭中,夫妻双方和孩子的权利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角色期待,也就是说应担负起他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于已经离异的夫妻来讲,无论将来婚姻走向何方,孩子毕竟是你们以往爱的结晶,也是你们将来的希望,愿你们付出你们的爱,尽可能地减少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要让这朵稚嫩的花,在刚刚绽开时就遭受严寒的袭击,而过早地枯萎。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咨询法律援助,婚姻财产分割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夫妻的共同财产先由夫妻双方协议分割;如果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属于男女双方的共有财产才能分割。
<br/>
你好,我想咨询婚姻和家庭的法律问题
结婚以后的家庭关系法律规定如下:<br/>
1、夫妻在婚姻家庭中,依法享有姓名权、自由择业权、互有代理权、相互继承权等权利;<br/>
2、夫妻在婚姻家庭中,依法应当承担互相忠贞、相互抚养义务、抚养子女义务等义务。<br/>
家庭婚姻,家庭纠纷问题
因家庭纠纷离婚有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协议离婚要求双方都是自愿离婚的,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向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离婚登记;诉讼离婚是一方想要离婚的,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七日内确定是否受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