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合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

更新时间:2019-03-18 02:1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沪苏浙皖合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银行间共享黑名单信息江苏经济报讯据央行上海总部透露,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合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三省一市人民银行)日前以四地联合发文形式向长三角地区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正式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推广

  沪苏浙皖合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间共享“黑名单”信息

  江苏经济报讯 据央行上海总部透露,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合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三省一市人民银行)日前以四地联合发文形式向长三角地区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正式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工作实施方案》,合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广泛使用。有关无理拒付、拖延支付商业承兑汇票的“黑名单”企业信息,则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共享。

  《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阶段开展商业承兑汇票推广的十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在三省一市范围内建立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展情况的定期交流机制,开展行际间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统计数据的横向比较;建立商业承兑汇票不良支付信息(即“黑名单”)的通报共享机制,在长三角范围内共享无理拒付、拖延支付商业承兑汇票的企业信息;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等信息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过程中的辅助定价作用;建立重点推广企业制度和重点联系行辅导制度,选定优质中小企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作为商业承兑汇票重点推广企业;鼓励商业银行发挥企业财务顾问和信用中介功能,撮合企业之间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结算及融资业务,培育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在三省一市范围内如期完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实施工作,并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建设为契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等。

  联动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工作作为年内推动长三角金融服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将有利于激发、调动三省一市范围内相关优质中小企业、现代化龙头企业以及大型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的积极性和信用观念;有利于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丰富企业融资工具;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逐步改变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用、票据风险过度集中于承兑银行的状况;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商业信用的发展,促进区域金融创新,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姚玉洁 )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首先,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的十天内的话,那么该汇票的状态会变为提示付款,或者是发起付款申请或者其他名称。然后,根据提示确认付款申请信息,将该票据背书给出票行。最后,如果票据状态已经由提示付款变为提示付款待签收,那么久说明票据已经背书给出票行,出票银行一旦收到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背书后,就会立刻付款至你公司的账户内。
收到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请问商业承兑汇票有风险吗?
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如下: 1、商票有到期不能承兑的风险; 2、商票不一定能贴现; 3、已贴现的商票到期后有追索风险。《票据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汇票上记载付款日期、付款地、出票地等事项的,应当清楚、明确。汇票上未记载付款日期的,为见票即付
商业承兑汇票:北京哪进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谢谢!!!
您好,商业承兑汇票其实就是以企业为付款人承兑的票据。需承兑的商票一般要求是有名的上市公司或者是大型的国企的商票,商票金额一般要求为10万到1000万,纸质商票和电子商票均可。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一般按照以下的流程来进行:将未过期的汇票带到银行,向银行申请汇票贴现,并填制“贴现凭证”,银行会根据承兑汇票上的金额来扣收贴现日到汇票到期日的利息,然后将汇票面上的金额扣除利息之后的净额交给汇票的持有人
律师解答动态
半夜开增氧机本身一般不违法,但如果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可能构成相邻权侵权。可以先和养殖户友好沟通,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报警,警方一般是会介入处理的。虽然你的朋友17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在涉及未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9分钟前
您的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但请不要过于担心。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政策,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首先,建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小时前
手机号被老板拿去绑定抖店有风险,建议你尽快让老板解绑。你可跟老板说明手机号对你的重要性和隐私安全问题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小时前
我理解你现在的困扰。根据中国法律,网络暴力行为是明确禁止的。虽然你才15岁,但法律同样保护未成年人的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小时前
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前支取是储户的权利。你已提供收入证明且预约排队,银行两个多月仍不让取钱不合理。你可先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小时前
这种情况确实比较麻烦,但不用太着急。根据我的经验,可能是社保系统出现了信息录入错误,或者存在身份信息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