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1-04-20 14: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企业的日常开支很大,交税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从而避税。企业合理避税,需要根据政策来进行详细具体的筹划。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哪些?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哪些
1、利用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每月开票金额不超3万,免收增值税及附加税(适用于增值税普通发票);每月开票金额不超10万,免收教育费及地方教育费附加(适用于增值税普通发票)。
2、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1)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按175%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2)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少缴10%的企业所得税,按照利润的15%缴纳。而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申请研发费用税前减免优惠的难度大,因为税务局的甄别条件比较严格,即使申请成功,也要按照25%对减免后的利润进行征税,需要缴纳12.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所以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轻松享受政策福利。
3、利用年终奖缴税的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年终奖的准确叫法是“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个税计税方法是一种比较优惠的算法,是全年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计算合适税率的税收优惠。年终奖是对企业员工们一年来工作业绩的肯定。

二、企业减轻税负注意事项
1、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2、纳税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纳税主体是个人,企业为员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能税前扣除,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企业应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咨询:
网友:可以通过管理费用避税吗?
律师:企业可提高坏帐准备的提取比率,坏帐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企业可以尽量缩短折旧年限,这样折旧金额增加,利润减少,所得税少交。另外,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大,最终也会影响到所得税额。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合理避税,可以为企业省下一大笔费用,不仅是对企业,抑或是对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具体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合理避税首先要做到合理、合规和合法。在做到在这“三合”的前提下,利用规则节约每一份可节约的税收。原则与方法:及时了解和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要做好企业税收方面的预算。使得企业年度税收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跨年度的税种,对节税问题应该有长期的规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具体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合理避税首先要做到合理、合规和合法。在做到在这“三合”的前提下,利用规则节约每一份可节约的税收。原则与方法:及时了解和熟悉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要做好企业税收方面的预算。使得企业年度税收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企业所得税是一个跨年度的税种,对节税问题应该有长期的规划。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