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

更新时间:2019-01-09 2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作为市工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和《公司登记条例》第五十九条,专业律师认为,这两条既不符合责与罚相一致的原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交易的原则。首先,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和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司营业

  作为市工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和《公司登记条例》第五十九条,专业律师认为,这两条既不符合责与罚相一致的原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交易的原则。

  首先,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和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这说明在办理公司登记时,公司尚未合法成立,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此时的行为,是公司发起人和部分股东的行为,如果他们此时的行为违法,显然不能归责于在此之后才成立、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司,所以,《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和《公司登记条例》第五十九条将公司作为责任主体予以处罚,是责任主体的认定错误;

  其次,现代公司,股东变换频繁,特别是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一开盘,股东变换更是瞬息万变,在如此频繁的变换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股东在交易前去弄清公司在办理公司登记时是否提交了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公司登记,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假如不弄清楚,又不知哪一天公司登记机关即工商局据此予以处罚,那股东入股岂不就象进入了地雷阵,不知何时将触响地雷!在这样的背景下,股东入股岂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为了免除入股股东的后顾之忧,对于在办理公司登记时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应无限期,法律应予明确规定,专业律师认为,只要公司股东合法变更后,不宜再因在办理公司登记时的违法行为而处罚该公司,因为此时拥有公司的权利主体已发生了变更,让新的权利主体代替在办理公司登记时有违法行为的权利主体承担责任,显然是不公正的。

  第三,公司的工商登记,作为物权的一种公信制度,极大地方便了欲与公司交易的第三人了解公司的有关情况,以便迅速作出决策,所以,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起见,作为工商登记的主管行政机关-工商局应尽力赋予工商登记以真实的公信力。

  不论任何时候,第三人信赖工商登记而取得公司权益时,不应因公司在第三人取得公司权益之前就存在的、但又未记载于工商登记的违法行为而遭受行政处罚时被追夺,因为该第三人已因善意而取得了该权益。显然,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是无法保障第三人的这项权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对于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不宜因公司的违法行为而采用撤销公司登记、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否则,将殃及太多的无辜,危及社会的稳定。

  1999年11月,上海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与许昌市某厂破产清算组(以下简称许昌清算组)签定了《资产出售合同》,合同约定,将许昌清算组所经管的破产资产作价人民币2500万元,出售给上海公司,上海公司一经付清标的物的总价款,即享有对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但上海公司至今只实际支付人民币2050万元。

  1999年12月,上海公司以包括许昌清算组破产资产在内的财产共计人民币8415万元作为出资,与另外两企业合资设立了许昌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许昌公司),上海公司占99%的股权,并向许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工商局)办理了公司设立登记。

  2001年12月,海南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公司)与上海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上海公司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将其持有的许昌公司的99%的股权转让给海南公司,并依法向市工商局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谁知祸从天降,2002年9月,市工商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撤销许昌公司的公司登记,收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理由是:上海公司尚未全部支付收购许昌清算组破产资产的价款,并未取得破产资产的所有权,故许昌公司在申请设立登记时,擅自使用并不具有所有权的资产进行出资,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获取了公司设立登记,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公司登记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作出处罚。

  许昌公司向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复议认为,许昌公司在公司设立登记时,擅自使用并不具有所有权的资产进行出资的行为违法,故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决定予以维持,据此,许昌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回了许昌清算组所经管的破产资产。对于此案,专业律师持有不同的观点。

  专业律师认为,上海公司在与许昌清算组签定的《资产出售合同》中未支付全部价款,属于违约行为,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当事人应为上海公司和许昌清算组,与许昌公司无关,许昌清算组只能依法追究上海公司的违约责任。之后,上海公司以未取得所有权的许昌清算组破产资产作为出资,是许昌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东的个人行为,也与许昌公司无关,工商局只能根据《公司登记条例》)第六十条规定对上海公司予以处罚。而许昌公司在公司设立登记时,隐瞒事实,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是公司设立时的行为。

  自海南公司与上海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成立之日起,尽管上海公司对转让标的-99%的许昌公司股权的持有存在瑕疵,许昌公司设立登记存在不合法的事实,但海南公司作为不知情的第三人,在信赖工商登记的公信力的基础上,已因善意而取得了许昌公司99%的股权,这样,许昌公司也就相应地合法地取得了包括许昌清算组破产资产在内的资产所有权,此时的许昌公司,已不存在以未取得所有权的资产进行出资的事实基础,故市工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缺乏事实根据。

  而且在许昌公司依法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后,许昌公司的股东已合法地进行了变动,此时再以公司设立登记时的行为作为处罚的依据,岂不是“黄狗子吃肉,黑狗子挨打”,假如是这样的话,工商登记的公信力何在?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社会交易安全又如何维护?本案中,无辜的海南公司因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而损失惨重,而上海公司作为违约和违法行为的始作俑者却逍遥法外,那么,社会公理又何在呢?

  鉴于上述原因,专业律师建议立法部门,对《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和《公司登记条例》第五十九条予以修改,以切实维护工商登记的公信力,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安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合同法关于隐瞒重要事实
不同情况下的管辖法院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案件实际情况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来说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故意隐瞒房屋有人去世重要事实
要求其更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维权
房屋买卖合同隐瞒重要事实
法律分析:只有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形是: 1、商品房买卖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给第三人;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3、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没有取得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4、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5、订立合同时,出卖人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房屋的事实。
律师解答动态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6分钟前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这属于两辆电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涉及酒驾和闯红灯两个违法行为。我来帮您分析一下责任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小时前
您好,关于您遇到的交通事故赔偿问题,我来为您分析一下:首先,即使已经过去一天,您仍然有权要求赔偿。根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小时前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维权空间。我来为您分析一下:首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3小时前
你好,这边是可以协助处理的啊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小时前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暖气施工方在您房屋外开挖深沟后出现裂缝,这确实需要谨慎处理。从法律角度分析,施工方
可以描述案件具体情况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