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案例,公司经营陷入僵局 法院判令公司解散

更新时间:2019-03-04 05:08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近日,顺义法院审结一起股东要求解散公司案,依法判决支持了原告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2003年8月20日,李某、王某、张某签订出资人协议组建税务师事务所;三人为股东,李某任经理、执行董事,王某任监事;经北京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

近日,顺义法院审结一起股东要求解散公司案,依法判决支持了原告解散公司的诉讼请求。

2003年8月20日,李某、王某、张某签订出资人协议组建税务师事务所;三人为股东,李某任经理、执行董事,王某任监事;经北京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核准,事务所于2003年9月25日办理工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在公司日常经营中,公司规定,重大事务的决策需要李某和王某共同作出,财务支出也由二人共同决定,并分别联系业务,由事务所员工共同完成。李某与王某发生矛盾后,李某另行刻制财务章,更换银行财务章印鉴,控制了公司的银行账户。2006年7月,王某将公司财产现金15万元存在财务人员赵某名下,由赵某持有存折,李某不能控制该财产,并有部分税务师接受王某领导。2006年7月和8月,因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争执,事务所未按时发放工资,未按期办理职工的养老保险。公司业务由李某、王某分别联系,二人互不干涉。

原告王某、张某诉至法院,认为被告李某在经营过程中多次损害其他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现公司业务不能正常开展,已处于瘫痪状态,且其与被告多次协商未果,又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协商解散事宜,其均置之不理。为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请求法院判令解散公司。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王某、张某作为公司的股东,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并采取对抗的态度,相互之间的合作基础已经完全破裂;李某作为执行董事、经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制都处于瘫痪状态,公司业务也分别由李某、王某个人把持,分别开展工作,公司在运营管理上出现了严重困难,公司陷于僵局;王某、张某未能通过转让股权的形式退出事务所,股东之间亦无能力打破公司僵局,事务所继续存续会使公司及股东权益受到重大损失。故作出上述判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公司解散,解散费怎么算
【法律分析】 员工遣散费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计算支付。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公司倒闭是指,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 中国公司法规定,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由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股东签了“公司解散协议”后,公司一直没解散那这份“公司解散协
认定公司解散效力的方式包括: 1、公司解散后,公司不得再向外参与除清算以外的民事活动; 2、公司非因合并或分立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3、公司解散的其他效力。
公司解散分为自愿解散和强制解散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愿解散: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由出现时 2、公司股东会决议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