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工股合情合法回上市公司
更新时间:2019-01-01 18:5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尽早恢复职工股在上市公司中的激励作用,让职工股合法、合情、合理地回到上市公司,或许是正确的做法。
因为职工股曾经成为腐败的筹码,就把职工股取消掉的做法更是因噎废食。让职工股合法、合情、合理地回到上市公司,或许是正确的做法。
2月23日,徐家汇即将挂牌上市。作为该公司第十大股东的文化界名人余秋雨,也有望借徐家汇的上市,身家轻松过亿。
余秋雨成为徐家汇的大股东,是管理部门清理职工股的结果。早期的投资者都知道,每一家上市公司在上市时往往都存在职工股,但后来职工股被作为一种腐败的筹码用来换取上市的资格。199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停止发行职工股,并且规定,凡是有职工股的企业必须清退以后才能上市。
那么,是不是上市公司取消掉职工股,把原本属于上市公司职工的股份转让给与公司八竿子打不着的余秋雨、张秋雨、李秋雨等人,资本市场里的腐败就少了呢?未必。在大量的原有职工股被转让的过程中,更容易滋生腐败。我们可以看看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很多公司在发行前有大量的保荐机构关系户突击入股,这种突击入股比职工股隐藏的猫腻更多。
事实上,由于IPO潜在的暴利诱惑,潜伏于突击入股利益链条的寻租者远不止券商直投。即便取消了职工股,在新股发行环节,依然存在权力的寻租行为和空间。认为取消职工股并把职工股转让给余秋雨们的做法可以减少资本市场腐败,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职工股曾经成为腐败的筹码,就把职工股取消掉的做法更是因噎废食。上市公司的高管可以持股,为什么职工就不能分享?
所以,尽早恢复职工股在上市公司中的激励作用,让职工股合法、合情、合理地回到上市公司,或许是正确的做法。至于腐败问题,唯有严惩的利剑才能让权力寻租者胆寒。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上市公司并购未上市公司
关于企业并购,据中国证监会有关并购重组的规定,自上市公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合并等事项完成后的规定期限内,财务顾问承担持续督导责任。
非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增资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对增加资本或减少资本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违反上述增资和减资条件和程序,会导致公司增资的无效或被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认购新股,应当分别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公司法定公积金转增为注册资本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