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过程中的有哪些“误区”

更新时间:2019-03-01 02:39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资产重组过程中的有哪些误区资产重组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可以产生明显的经营效果,但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近年在重组热中,一些地方过分强调资产重组的正面效应,较少谈及重组风险,结果反而坠入了资产重组的陷阱。因此,对当前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一些问

  资产重组过程中的有哪些“误区”

  资产重组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可以产生明显的经营效果,但也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近年在重组热中,一些地方过分强调资产重组的正面效应,较少谈及重组风险,结果反而坠入了资产重组的“陷阱”。因此,对当前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过分强调资产重组中的低成本扩张。一些地方往往把资产重组作为优势企业低成本扩张的途径,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的确,一些优势企业通过与劣势企业的重组,花很少的投资就实现了企业规模、产品系列、市场格局等多重的低成本扩张。但也有一些原来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低成本扩张后,出现了一蹶不振、步履维艰的现象。我们认为,是否低成本,首先应从资产的有效性上分析。如果重组的是闲置、半闲置的,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资产,所造成的浪费其实依然是高成本的。其次,扩张的成效有待于重组后,从企业的产品市场容量、管理水平、企业文化融合程度等多重因素的考验,任何一种因素的不足,都有可能使资产重组成为低效益、甚至负效益的扩张。再次,从短期经营看,可能是低成本的,但从中长期看,重组后的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这就使企业提高了成本。企业扩张成本的高低必须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如果妨碍了正确发展战略的实施或执行了错误的战略,低成本扩张的结果可能是惨重的代价。

  2.过分强调资产重组是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途径。规模经济,是企业在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进行大批量生产,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经营战略。不可否认,有效的资产重组确是企业达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但是资产重组过程中规模经济的实现,首先源于要素投入的不可分性,如果不存在未被利用的不可分要素,资产重组就不会带来规模经济。目前,有些地方进行的企业重组,往往不顾及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的不可分要素,重组不仅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和成本降低之效,反而会加强垄断行为。从长远看,企业效率和整个经济运行效率都会因为垄断势力增强而更为低下。

  3.过分突出资产重组对消灭亏损企业的作用。企业重组的具体动机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出于经济性的动机。于是让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亏损企业,就成了解决亏损企业出路的办法。一些优势企业碍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无奈地“收容”亏损企业,从长远看,并不能真正使生产要素达到有效重组。有的兼并只是转移了亏损,而并没有实质性地消灭亏损,其亏损由优势企业承担,甚至把原本效益好的优势企业给拖垮了。

  4.过分追求资产重组中的多元化经营。现时,跨行业、跨领域的横向购并和混合购并越来越为企业的领导者看好,不少企业提出发展自己的几大支柱产业,并认为这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其实,这种意图是极其危险的。横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实施多元化经营,往往会造成“样样都经营,样样都不精通”的问题。目前世界500强企业,94%都实行多元化经营,国内有些企业也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但是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多元化经营的。美国的桂格麦片进军果汁市场,却跌得鼻青脸肿。可口可乐的行销、品牌和配销能力都非常强,但80年代进军烈酒市场却铩羽而归。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为自己的多元化发展做论证时,曾制定三条基本准则:一是必须在本行业扩张,要坚持在专业化基础上实行多元化,二是投资回报率必须高于12%,三是多元化产品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三位。这说明企业在由专业化向多元化过渡时必须有严格条件的限制,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事实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有风险的,涉足的领域越多,竞争对手就越多,管理起来就越难,产品研究与市场调研就越复杂。正如美国著名管理理论家德鲁克所言,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当前有的企业一味追求搞多元化,在买方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很容易造成多元不成,专营又流产的结局。

  5.过分强调企业规模越大越好。企业经济的好坏与企业规模的大小有重要的关系,企业规模扩大,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管理效率,还会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一味地扩大规模,超过了规模的合理界限,反而会降低企业的效益。从生产能力看,当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规模扩大的比率时,扩大规模是合理的;当产量增加比率与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时,应停止规模扩张;当产量增加比率小于规模扩大比率时,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从管理效率看,如企业规模过大,或层次太多,就会增加协调企业内部各要素的难度,大幅度提高组织费用,致使规模不经济。因此企业规模应是适度规模、有效规模,即企业达到最好经济效益所具备的规模。

  6.过分推崇强弱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益,然而在目前的重组案例中,几乎都涉及到强企业兼并弱企业。重组是资本经营,不是扶贫、救济,把资产重组定位于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显然是片面的。国外发生的企业重组,强强联合、平等合并司空见惯,目的就是增强竞争力。当前,世界各种经济力量正在重新组合,并充分体现在全球市场的瓜分和占有上,谁能在这场高水平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谁就赢得了未来;谁失败,谁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最有利时机。因此,鼓励和推动国内企业强强联合十分必要。

  7.过分强调资产经营高于生产经营。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资产经营是一种高级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这种思维是不恰当的。资产经营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旨在进行有效的证券组合,规避风险,获得更大收益。对生产企业而言,资产经营不过是服务于生产经营的一种手段。目前许多生产企业不把资产经营作为搞好主业的手段,而是作为一业来发展,抓住资产经营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这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和风险。60年代的美国“资产经营”的概念非常流行,许多企业认为生产经营已经过时,重要的不是生产活动,而是融资扩张、管理队伍等。在大量购并后,才发现自己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不知道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结果不得不把合并过来的企业剥离出去。事实表明,资产经营属于金融企业的业务,对生产企业而言,资产经营只是企业全部管理的一部分,决不是一种高级形式,更不是企业的目的。

  8.过分强调行政手段在企业重组中的作用。确实,在现阶段,行政手段对资产重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一是由于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有些经济手段还难以发挥作用,二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政府,有理由决定某个企业是独立经营还是被重组。但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行政推动必须与企业自主结合起来。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看到本地重组工作进展不快,就越俎代庖,取代企业当主角,不管是否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管企业有无此要求,硬把同类企业归大堆,把相关企业拉郎配。重组主体的错位,必然使重组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page]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公司资产重组合并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资产重组分为五大类,即:(1)收购兼并。(2)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以公告举牌为准)。(3)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4)资产置换,包括上市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5)其他类。
重大资产重组界定标准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资产重组分为五大类,即: (1)收购兼并。 (2)股权转让,包括非流通股的划拨、有偿转让和拍卖等,以及流通股的二级市场购并(以公告举牌为准)。 (3)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出售,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资产或所拥有股权从企业中分离、出售的行为。 (4)资产置换,包括上市公司资产(含股权、债权等)与公司外部资产或股权互换的活动。 (5)其他类。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您具体遇到了哪方面的法律问题。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4分钟前
一般来说,上了20多天班,即便自动离职也应该有工资,付出劳动就有权获得报酬。不过自动离职可能会给单位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分钟前
建议通过法律途径向快手平台申请调取该用户信息,必要时可报警处理。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这种给女方父母的红包,通常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女方不同意结婚,条件未达成,红包可以要求退回。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0分钟前
即便写明投资有风险,机构也未必没责任。若机构在推荐股票时有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等行为,要担责。比如故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1分钟前
可以去法院起诉让其家长还钱。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同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3分钟前
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一般需承担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赔偿责任。你要收集好事故责任认定书、医院诊断证明、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5分钟前
找代打并通过咸鱼平台交易要交1000元,钱没交就别交了。代打行为在很多情况下违反平台规则甚至可能违法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