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非正常死亡

更新时间:2013-07-23 09:5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一个月前,一场大火差点彻底毁了清华学堂;几天前,武汉高楼拆迁时垮塌。类似的,一座座建筑的突然死亡并不鲜见。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出生、成长、消亡的过程,建筑也不例外,再坚固的建筑也逃不过自然规律...

  一个月前,一场大火差点彻底毁了清华学堂;几天前,武汉高楼拆迁时垮塌。类似的,一座座建筑的“突然死亡”并不鲜见。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出生、成长、消亡的过程,建筑也不例外,再坚固的建筑也逃不过自然规律,如果不加以修缮,终究会有倒掉的一天。只是,翻阅中国建筑史,数不胜数的建筑却难逃非正常死亡的噩运,毁于战火,毁于意外,毁于盗贼……

  而近些年来,建筑大多死于城市的拆迁运动。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很容易会生发出这样一个感触,居住的城市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即便是生活在规模更小的县城里,人们也会发现县城也在不停地拆建,这些让人们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 ‘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在此起彼伏的爆破声中,大量“青壮年”建筑用浓烟和瓦砾,上演着一场场非正常死亡。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不幸的是,我们的建筑寿命却是短暂的。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美国为74年,而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令人唏嘘。

  一座座建筑非正常死亡,耗费了人力,耗费了无数的水泥和钢材,却只留下了庞大的建筑垃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建筑被拆呢?

  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一个著名的“挖坑理论”,当国家经济萧条时,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一“挖”一“填”间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于是,“拆了建、建了拆”,在一轮轮的城市拆迁运动中,创造了GDP,也创造了政绩。

  中国建筑的非正常死亡,其实早在多年前就被专家讨论、舆论关注了,可惜关注归关注,寿命依然长不了——这是建筑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哀。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非常高兴给您提供服务,您想咨询什么法律问题呢,可以先简单描述一下
彬彬律师
彬彬律师
3分钟前
那是什么原因被封掉啊?你这个?
对方索赔有一定合理性,但需证明维修费用与事故直接相关且合理。您可先核实维修项目、费用是否与定损一致,
你好,请问是什么类型的纠纷?
你好,你们当时签合同了吗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