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事故怎么解决

更新时间:2021-08-10 1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工地上也是意外事故的多发地,所以工地施工一定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注意施工安全,一旦发生工伤事故,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非常严重的,作为施工单位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那么,工地事故怎么解决?下面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一、

工地事故怎么解决

  发生工伤首先应当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用人单位应在三十日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其次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后,可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申请时需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

  在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后,可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此时,工伤职工可与用人单位协商工伤赔偿事宜;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工地事故怎么解决 

二、

工地安全事故赔偿

  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工地安全事故赔偿: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

工地安全事故赔偿协议书范本

  甲方:_X____,性别_____,族别_____,出生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籍贯_____,住址_____,身份证号:_____。

  乙方:_X____性别_____,族别_____,出生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籍贯_____,住址_____,身份证号_____:

  因甲方在乙方工地上遭受_____ 伤害。

  经甲乙双方在平等、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协商,达成如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不能反悔。

  1、甲方两人在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医疗费用XX元(大写:XX)由乙方支付;

  2、除医疗费用外,乙方一次性赔偿甲方两人共计人民币XX元。(大写:陆仟壹佰捌拾元)。该款由甲方两人自行分配(如何分配与乙方无关)。本款包括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等所有费用。甲方收到该款后,是否继续进行复查(或治疗)由甲方决定,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与乙方无关。病情的变化结果与乙方无关。

  3、双方因此次事故造成的车辆损失各人自负,各自的修理费各自承担。

  4、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上签字后,乙方应当场支付赔偿费用。

  5、甲方收到该款后,放弃了任何形式的赔偿和补偿。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纠缠乙方,包括向任何机关和部门通过诉讼或非诉讼的形式再主张权利。

  6、甲、乙双方签字后,甲方将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全部转移给乙方,且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办理保险索赔。甲方应在签订《协议书》当日向乙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住院病历复印件。

  7、甲方向乙方提供保险索赔的相关证件后,由乙方自行办理保险索赔事宜。如果索赔不成功,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甲方返还;如果索赔成功,甲方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对乙方取得的保险利益进行分配。

  8、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

  9、本协议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甲方(两人): 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在场人签字: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工地事故怎么解决的内容,发生工地事故,如果有人员受伤需要及时的进行抢救,然后再申请进行工伤认定,确认属于工伤的就可以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了,若您还有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工地上出了工伤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对于工地工伤责任的具体操作建议,首先要做的是确认工伤事实并收集相关证据。接着,根据工伤情况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在整个过程中,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至关重要,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伤情严重或责任不明确,建议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
道路施工没有警示牌出现事故怎么处理
若因道路施工无警示牌发生事故,应:1.立即报警并收集证据;2.联系施工方,提出赔偿要求;3.如施工方不配合,向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投诉;4.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