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离婚房产纠纷?

更新时间:2015-05-27 17: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离婚往往引起财产纠纷,使昔日最亲密的人成为最陌生的人。其中,又以房产纠纷最为常见。如何避免离婚时发生房产纠纷?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阐述。

  高先生与爱人赵小姐在办离婚的过程中,在房屋的归属问题上发生分歧。高先生认为,在他们结婚后,他曾拿出婚前的大部分积蓄将住房装修一新,并且这套住房虽然是由赵小姐从父母处继承下来的,经过6年多的共同生活,应属双方共同财产。但是,高先生的爱人认为虽然高先生确实出资装修房屋,但是她一直是户主,而且房子是她父母留给她个人的私房,没有理由分给高先生一部分。

  其实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简单,根据婚姻法的规定,该房屋属于赵小姐的个人财产,高先生无权对该房屋主张权利。但高先生提出自己用婚前财产装修房屋的问题,在两人离婚后,赵小姐应就房屋装修具体情况对高先生进行经济补偿。但本案又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离婚案件之所以显得纷繁复杂,主要就是出于离婚时出现的房产或其他财产纠纷。

  如何避免离婚时发生房产纠纷?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或律师见证是避免或减少离婚后发生房产纠纷最好的方式。

  结婚前,男女双方可以依法到公证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对各自的财产、债务的范围、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公证或见证,经过公证或见证的财产约定将会得到法律直接认可。但是目前,很多恋人对是否要进行婚前财产公证或见证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不但会影响双方感情,同时也是对自己未来婚姻生活没有把握的表现。

  其实不然,如何认定婚前财产的范围和产权归属已成为司法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或见证有助于明确婚前财产的数量、范围、价值和产权归属,是解决婚姻、财产纠纷可靠的法律依据,对于稳定家庭关系和财产关系,预防婚姻纠纷,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很有裨益。

  当然,可以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或见证的人并不仅限于未婚夫妻,已婚夫妻也可办理婚前财产公证或见证,只不过双方订立的协议内容只涉及各自的婚前财产,而不涉及婚后双方取得的财产。未婚夫妻由于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各自的财产归属容易界定,不存在共同财产的问题。而已婚夫妻要想办理此项公证,就要取得配偶的完全同意和充分支持才可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5379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避免房产纠纷?
建议与律师面谈 可电询
如何避免离婚?
如果她要到法院起诉离婚,你可聘请律师出庭,一审法院不会轻易判决离婚的。
如何避免债务纠纷
你可以办理相关营业执照后再签订场地设备转让合同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离婚房产纠纷怎么解决?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r第二十条 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r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
你好房产证写一个人的名字是不是一样的夫妻共同财产
房产证写一人名不一定就是个人财产。婚后购买属共同财产;婚前全款购买属个人财产;贷款购买婚后增值部分,由房屋所有人给予补偿。具体处理方式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婚内房产过户交税?
婚内房产过户免税。操作方式:1.直接更名,将一方名下房产更名为双方共有。2.申请共有不动产登记,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共有人可申请分别持证或合并发
想用我媳妇她爸爸的公积金买房子,但是我们自己出的首付和还贷款,房子属于我们的财产吗
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具体操作:1. 协商确定产权比例,签订书面协议并公证;2. 如协商不成,可收集证据通过法律诉讼确定产权;3. 如有贷款未还清,需考虑贷款责任分
我们和对象还没结婚,首付是我们家出的,她要求名字加上去这个首付她能拿到一半吗?
可以协商处理。1.如决定加名,需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可能涉及税费等问题;2.如不加名,房屋产权仍归首付方所有;3.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益,预防未来可能出现
您好,请问离婚冷静期赠予房产给另一方,需要缴税吗
你好,税务问题建议到当地税务局咨询的。
离婚协议书上写的房子归孩子,再婚后可以过户到现任妻子名下吗
不能过户到现任妻子名下。操作建议:1、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其意愿;2、如孩子同意过户,需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合法;3、如孩子不同意,应尊重其权益,通过协商或法律途
办理析产需要多久
办理析产一般需三周左右,具体时长可能因地区、案件复杂度等因素有所差异。选择处理方式时应考虑效率、成本及个人情况,可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