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告准业主:称业主硬塞首付签下购房合同

更新时间:2019-10-12 20:44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准业主:房价翻番开发商欲悔约本月29日该案将开庭审理4年前缴了近8万元的首付款买了一套房子,新房没住上不说,如今却被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开发商要求法院判决卖房合同无效,说我多次塞钱硬要买他的房...

  准业主:房价翻番开发商欲悔约 本月29日该案将开庭审理

  4年前缴了近8万元的首付款买了一套房子,新房没住上不说,如今却被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开发商要求法院判决卖房合同无效,说我多次塞钱硬要买他的房子。”揭阳人陈某说。

  这宗离奇的诉讼案于本月29日在揭阳开庭审理。结果不仅决定着陈某房子的问题,有更多已入住的住户也随时可能会沦为被告……

  开发商:

  开发商在提交的《民事起诉状》中称:“经过多次的推辞,被告(陈某)硬将78556元交到原告处,原告再次强调17幢未开发、未预售……在这样的情况下,原、被告双方在2005年12月20日签订《认购商品房合同书》。”

  准业主:

  “他们(开发商)去法院起诉,宁愿变相承认自己卖房违法也要起诉,为什么?”在陈某看来,房价近几年上涨应该是主因。“我买的那套房子,买的时候每平方米1850元,现在价格应该翻了一番。”陈某说。

  被告:购房4年没住进新房却被开发商告上法庭

  2005年12月20日,揭阳市辖区试验区东寨村居民陈某在位于市区的××花园二期商品房认购了一套住房。“我跟开发商签了《认购商品房合同书》,缴了30%的房款近8万元作为首付。”陈某说,他购买的是这个花园小区17幢一层的101房。

  4年过去了,没有等到新房,在今年的11月16日,陈某却意外收到了揭阳市榕城区法院的通知——开发商把他告到了法院,要求判决确认4年前签下的认购合同无效。

  记者看到,开发商在提交的《民事起诉状》中称:“经过多次的推辞,被告(陈某)硬将78556元交到原告处,原告再次强调17幢未开发、未预售……在这样的情况下,原、被告双方在2005年12月20日签订《认购商品房合同书》。”

  “简直可笑,就2005年(房地产)行情,求人去买房都不一定有人去,我硬塞钱给他买房?”陈某说,“我是看到他们的销售广告才去(买房)的,签合同的时候他们也没告诉我说17幢不能卖。”

  律师:该楼盘不到1/3楼房有预售证

  陈某的委托律师郑某告诉记者,案件已被揭阳市榕城区法院受理,于本月29日开庭。这次,开发商唯独起诉了陈某。

  “我猜想,如果法院判决开发商胜诉,那么其他已经购买了这个小区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房子的其他住户也有可能随时沦为被告,此后就可以循例办理了。”律师说。

  根据委托律师的调查,该花园二期已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房仅有7幢,这个数字还占不到整个小区楼房数的1/3。

  建设局:已对开发商进行批评教育

  12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揭阳市建设局就此事进行采访。揭阳市建设局房管科科长陈凯证实,该花园二期共有24幢房屋,建设部门目前确实仅对其中7幢楼房发放了预售许可证。

  揭阳市建设局党组成员陈某英告诉记者,建设部门在收到陈某的投诉后,并且经过调查已经对开发商进行了“批评教育”。

  记者调查:楼房发售价每平方米已翻了一番

  8日下午,记者佯装购房走进这里。售楼小姐告诉记者,目前已建成的楼房都可以交钱购买,未建成的楼房到时发售的价格肯定要超过3000元每平方米,而余下的现楼已经不多。

  记者进入该花园二期小区发现,这个小区已建成的楼房共有18幢,每一幢都有户数不等的住户入住。这意味着,有不少住户已经住进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11幢楼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本人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认购协议,开发商开我的收据写的是购房首付款。可以吗?
定金是不能返还的,但你这种情况比较特殊,需要看协议怎么约定的。
要求交首付或全款签购房合同。我想等楼盘封顶再签购房合同是否可以
如有相应的预售许可证等证件应当可以销售,你的认识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风险。
全款买房,开发商迟迟不签购房合同
没有合同不存在违约责任,你要干什么?
律师解答动态
若涉及责任事故认定,建议报警处理。
一般来说,民事调解书未列入但记录在笔录中的内容,若经双方签字确认,是有法律效力的。因为笔录也是诉讼活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2分钟前
铁路职工探亲假来回路费能否报销,要看单位规定。一般情况下,符合条件的职工探亲路费能按一定标准报销,比
青楠律师
青楠律师
3分钟前
您好您的问题可以解答一下
曹伟律师
曹伟律师
3分钟前
你好详细交流一下遇到的问题
劳动仲裁的时效是12个月,12个月内都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