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发文进一步便捷公积金提取 租房连缴仨月可提

更新时间:2015-01-29 10: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住建部、财政部、央行发文进一步便捷公积金提取公积金提取的便捷程度将进一步改善。住建部、财政部、央行昨日发文通知,职工连续足额缴存满三个月,没有自有房屋就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租房提取...

  住建部、财政部、央行发文进一步便捷公积金提取

  公积金提取的便捷程度将进一步改善。住建部、财政部、央行昨日发文通知,职工连续足额缴存满三个月,没有自有房屋就可以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

  租房提取不再需要租金发票和税票

  根据通知,新的政策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职工连续足额缴存满三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提取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第二,租住公租房,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第三,租住商品房,各地根据当地租金水平和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另外,便捷之处在于,不再需要租金发票和税票。

  业内人士称政策调整并无太大实际意义

  对于这一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一政策调整并无太大实际意义。第一,在很多城市,公积金贷款的条件是要看缴存余额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租房提取了,后续再贷款时将影响贷款额。

  第二,这一政策并没有明确可以提取的额度,是不是可以全部提取,只明确了可以根据当地租金水平提取。以北京为例,目前租房提取公积金只能3个月提取一次,而且提取的限额是只能是自己和单位缴存的3个月总和。

  第三,公积金作为一个职工互助基金,更大的意义和影响应该发挥在购房上,租房的放宽的确是对无力购房或者没有必要购房群体的一次利好,但这种政策放宽,对市场基本没有影响。

  目前北京公积金中心仍然需要住建部文件传达后,具体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来落实。

  公积金需“先消费后提取”

  根据以前北京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可以用于购买、翻修大建房屋外,还可以提取出来用于支付房租。提醒租房者,公积金的使用原则是“先消费,后提取”,也就是说公积金账户的余额是不可以直接支付房租的,需要在租房后才可以办理提取手续。

  但在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公积金提取范围过于狭窄,部分城市明文规定的“租房可以提取”,实际操作起来是一纸空文。多年来,公众对于公积金“提取难”的呼声从没有断过。公积金“交钱容易取钱难”,这是不少公众反映的一个共性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09320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在哪提取租房公积金,提取租房公积金时要提交那些资料
向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申请提取,所需资料你可以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
租房公积金能否提取
你好,可以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已经16岁了,但银行不允许申请银行卡
你好:询问银行客服工作人员
租客破坏房屋违法吗
租客破坏房屋违法吗
房屋租赁新规
现领残疾津贴,退休后工资如何计算。
申请工伤,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学校要求学生支付实习费用是否合法?
你好,根据学校的规定办事
卖百乐烟违法吗?你能卖吗?
您好,可以报警处理
房东乱涨房租怎么办
房东乱涨房租怎么办
房屋租赁新规
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面积与产调实际厂房面积不符,是否应按实际面积计算
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诉讼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如双方能达成共识可选择协商,否则可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在快手上不小心输入了手机号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取消不掉
首先,联系快手客服,说明情况并要求删除或更正信息。若平台不配合,可向网信部门投诉或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提起民事诉讼。操作时注意保留证据,以便维权。
我还有三天考试,但是没法取消怎么办
对于无法取消的考试,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联系考试机构,了解是否有特殊取消政策;2)调整个人计划,尽力应对考试;3)若存在不可抗力因素,可考虑法律途径维权。选择
我的银行卡-莫名其秒冻结微信绑不了,我该怎么处理
针对不同情况,处理银行卡冻结的具体操作如下:1)若因账户安全问题被冻结,需配合银行提供身份验证及安全信息,申请解冻;2)若涉及司法保全措施,需了解保全原因,如确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