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房屋买卖的处理
更新时间:2019-08-05 06: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案例】2002年1月7日,原告生某与被告吉某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协议,原告以20余万元将三间两层农村民房出售给城镇居民被告,该房土地使用权权属性质为集体所有。协议签订后,被告付清购房款。原告按约将该房土地使用权证及建房许可证等交给被告,并从该房屋中迁出并由被告
【案例】2002年1月7日,原告生某与被告吉某签订一份
房屋买卖协议,原告以20余万元将三间两层农村民房出售给城镇居民被告,该房土地使用权权属性质为集体所有。协议签订后,被告付清购房款。原告按约将该房土地使用权证及建房许可证等交给被告,并从该房屋中迁出并由被告居住使用至今。房屋交付后,被告对该房重新进行了装潢、建设和修理并曾要求原告协助办理土地和房产过户手续,但一直未办理相应过户手续。近期,因该房拆迁涉及到补偿款的给付,原告于2007年10月17日诉至法院,请求依法确认原、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
本案波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一、农村
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关于农村房屋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不够协调、统一,导致了此类纠纷的增多,主要体现在农村房屋是否允许自由转让方面。我国《
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002年11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
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出台,明确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导致许多城镇居民已购买的农村住房无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从而导致了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增多。
在目前情况下对这类纠纷的处理,笔者认为,依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房屋买卖,房随地走,地随房走是原则。因此,农村房屋的买卖在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的,适用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均应认定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本集体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符合条件,被认定为有效,一般只要判决双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就可。
二、对本案无效合同的处理
按照《合同法》第五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一旦农村房屋买卖被确认为无效,应判决双方返还财产,并按照过错赔偿损失。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拆迁的情况下,判决双方返还财产、并按照过错赔偿损失并无多大意义,因为赔偿损失主要是房屋的差价部分,该差价已在拆迁补偿款中,判决返还房屋后再赔偿另一方损失增加了诉讼成本和当事人诉累,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返还,也不存在折价补偿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效认定有效处理说。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非法收售倒卖农村房屋合法吗
不合法。若涉及非法收售,应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如已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若涉及刑事责任,应配合调查,接受法律制裁。建议咨询律师,了解具体法律责任和后果,采取合法措施解决问题。
农村房屋买卖有什么规定,如何办理?
简答农村房屋买卖的要件和流程:首先,买卖双方需为本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且需获得批准。具体步骤包括:1. 核实买卖双方的身份,查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证明;2. 签订明确的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 办理相关的批准手续,确保交易的合法性;4. 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完成物权的转移。如果涉及到外乡人员,还需要额外办理相关组织和部门的批准手续。